鎂會成為繼氮、磷、鉀之后的第四大營養元素,中國農業對鎂肥的需求會快速增長并趕上歐洲。以目前土壤情況估算,年需要量保守估計在400萬噸(以硫酸鎂計)。15個月前成立的鎂研所(IMI)以植物鎂營養、鎂等中微量無素與其它營養元的相互作用為主要研究對象,并提出三個結合的定位———工農商學結合、植物營養基礎與應用研究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 鎂在中國和其它很多國家是一個被遺忘的營養元素。歐洲施用鎂肥已有80多年的歷史,鎂肥在歐洲的施用量達百萬噸(以硫酸鎂計),是全球最高的。中國土壤的缺鎂情況也相當嚴重,農業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全國有2.1億畝的土壤中度缺鎂,1.4億畝土地嚴重缺鎂。鎂研所立足中國輻射全球的定位也正迎合了這個市場需求。 中外專家組隊 亮相首屆理事會 以上信息是在2017年9月20日IMI成立一周年時召開的首屆理事會上得知的。當天中上8點多鐘,友誼宮二樓的4號會議室,參加首屆鎂研所理事會的各位理事陸續進入。年輕的工作人員看到每位理事進入后的第一件事是送上一件印有鎂研所標志的深藍色T恤,無論長幼、中外,男女,參會前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先換T恤,隨著各種顏色的衣服被替換下來,會場變得整齊,參會者呈現團隊感覺。 去年9月份,德國鉀鹽集團(K+S)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成立國際鎂營養研究所(IMI),鎂研所由中國農大張福鎖教授領導。成立的15個月里,雙方共同投資建設了辦公室和實驗室,組織全國十多個教學科研單位形成鎂協作網,目前已經有幾十名老師和研究生參與研究所的工作。他們收集了大量鎂在植物營養方面的資料,進行總結整理,并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成立之初,鎂研所計劃首先在全球知名的植物營養刊物上出版專集,然后再推出相關的學術著作;還要邀請全球最知名的植物營養專家,成立學術委員會,專注于鎂在植物營養方面的研究,F在各項工作正在一步步推進落實。 鎂研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以植物鎂營養、特別是鎂等中微量元素與其他營養元素互作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彌補國內外中微量營養研究較少的不足,深化植物營養機理研究、創新營養調控途徑、技術與產品、開展知識普及、技術轉化和技術服務,培養新一代工農商學結合的綜合性人才,形成以植物營養基礎與應用研究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為優勢的國際研究所。 5國家7個專家英語溝通無障礙 首屆理事會上來自中國、土耳其、以色列、新加坡幾個國家的7位專家都是全球鎂營養機理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專家。7位常務理事因鎂結交,因鎂結盟,其中土耳其Sabanci大學的Ismail Cakmak教授、中國農大的張福鎖教授、德鉀鹽郭延亮博士更是師出同門。三人都師從國際著名植物營養學家H. Marschner教授,大師兄Ismail Cakmak是是全球鎂營養機理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專家;二師兄張福鎖是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全國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減施增效專家組組長;三師弟是郭延亮博士,他是鎂肥產業開發、市場推廣的關鍵人物。 首屆理事會的議題廣泛,包括研究所發展方向、工作計劃、運行管理、國內外合作、人才培養、知識傳播與技術推廣等。有趣的是,張福鎖教授開場介紹的內容并非學術內容,而是鎂研所的硬件———實驗室、儀器設施、人員構成。張教授的英文流利,但斷句間頗有中文感覺,記者聽起來也大致知道他在說什么,在坐的幾位外國學者也是頻頻點頭,聽到有趣之處還笑聲不斷。 全球招聘研究者年薪最高達百萬 鎂是人體和植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素之一,重要性與鈣不相上下;鎂最好的食物來源是綠葉蔬菜,谷物也含有大量鎂;鎂還是構成植物體內葉綠素的主要成分之一,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鎂又是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化劑,能促進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鎂離子能激發與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的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變位酶的活性,也是DNA聚合酶的活化劑,能促進DNA的合成;鎂還與脂肪代謝有關,加速脂肪酸的合成。 而鎂肥在農作物增產、增收及改善農產品品質上發揮著巨大作用,但長期被忽視。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上鎂的豐缺指標不夠完善,鎂與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研究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水平上,鎂元素的施用標準尚未建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鎂研所現在還是初創階段,設備安裝和人員組成最重要的兩個環節。記者注意到,會上第一個討論點是實驗設備何時安裝完畢并投入使用。經過短暫的討論,鎂研所確定于2018年3月份完成實驗室設備的安裝,保證投入工作。而面向全球的人員招聘也于2017年2月和7月份兩次在福建農林大學的網頁上發布,有意思的是7月份的招聘更強調了面向全球招聘。兩次招聘的閱讀量高達5千多次,其中應該有未來的研究人員。 記者注意到鎂研所的招聘廣告職位眾多,既有常務副所長,專職研究人員,也有博士后和輔助崗位的工作人員。研究人員的專業范圍廣:包括土壤化學、土壤微生物、肥料加工技術、植物營養與農產品品質、人與動物鎂營養等方向的,這完全是是擼起袖子大干一場的架式。 鎂研所為常務副所長開出了50~100萬的高薪,并提供安家費、科研啟動費、過渡住房。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年內建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科研團隊;帶動鎂研所跨躍式發展,提高國際知名度。會議上,確定研究所副所長由中國農大李春儉教授擔任,負責研究所運行及研究工作。 科研產業相交織力推鎂擔當大任 最令記者感興趣的是,鎂研所的工作正在給中國肥料創新工作開啟一種新模式———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開拓鎂元素從營養研究到肥料品類開發的新領域。這樣的合作擁有更大的深度和廣度空間。研究工作與產品創新可以自由地延伸和拓展,表面上看結合并不緊,但在更寬的領域中,反而可能產生更多的交叉合作,其研究成果的價值不局限于科研或是肥料產品,而是在共同構建一條完整的從植物營養到肥料新品類的產業鏈。 現在的中國肥料創新更加直接,企業更多是買一項現有的技術,推一個產品,開拓一處市場。但選一個區域深入研究,探索此前未多關注的領域,并在此基礎上開辟一個新的產業空間,顯然是更宏大的目標、更寬的格局。以目前的中國肥料產業發展需要來看,前者不可少,后者更難能可貴。 據了解,鎂研所首先要進行鎂營養的科學研究,從學術角度要為全球培育植物營養的頂尖人才;其次是借助多種媒體,對農民進行鎂肥的全面科普宣傳,幫助大家了解鎂肥;再次是建立鎂肥示范田,為推廣鎂肥做好基礎性的工作,展示鎂肥的效果。 采訪手記 君子之交 合而不同 科研是把錢變成知識,產業創新是把知識變成錢。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些像中國古人說的君子之交,合而不同。 科研和產業不是扭在一起的,而是兩個體系,需要分別按照各自體系內的規則去運轉?蒲信c產業創新的分離,使讓雙方都獲得解放,分離反而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恰當的時間點、某個有真實技術需求的產品上自然地結合。 全球的肥料產業,正在驚奇地觀看中國肥料產業的蛻變。這里有產能、有市場、有資金、有標準,未來這里還會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 |
![]() |
讓世界因鎂而美 |
鎂會成為繼氮、磷、鉀之后的第四大營養元素,中國農業對 2018-01-05 15:52:25 |
![]() |
水肥一體化切莫“重用輕管” |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和施肥融為一體的技術,通過可控 2018-01-05 15:50:02 |
![]() |
農藥與肥料的科學混用 |
在生產上施用農藥的時侯,有的地方常常將其與化肥一起混 2018-01-05 15:49:31 |
![]() |
科學施肥防止肥害發生 |
在生產過程中,由于不少農戶施用肥料不當產生肥害,造成 2018-01-05 15:48:49 |
![]() |
怎樣防治韭菜“飄雪花” |
所謂“飄雪花”就是韭菜葉片上長了許多白點, 2018-01-05 15:47:55 |
![]() |
梨樹如何防治干腐病 |
梨樹秋冬季園內的管理措施,加強管理,增施農家肥,科學 2018-01-05 15: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