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種植歷史悠久,然而中國的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土壤嚴重板結、硬化、沙化等問題,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十九大上,習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在這樣的形勢下,山東金龍珠生物肥業有限公司將目光投向了“碳氫核肥”,他們運用科技創新,不但促進了農業的提質增收,也為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貢獻了力量。 一、土壤污染形勢嚴峻 140多年前,德國著名的科學家李比希,發現了農作物生產當中有3個大量元素--“氮、磷、鉀”通過工廠的加工,經過化學復合制成化學肥料,可以對土壤中缺氮、缺磷、缺鉀的作物起到補充作用。這項發明,對當時的歐洲提高農業的產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化肥,也在之后傳入中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恢復生產,提高產量,化肥得到推廣。而此時,歐洲人已經發現,化學肥料對大西洋兩岸的土地和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 2013年,我國八個部委對國家的土壤污染情況進行了第一次污染大普查。 普查結果顯示:化肥、農藥作為農業生產的一大催化劑,在給農作物帶來豐產的同時,也給農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國土壤面積85%的污染來自于化肥和農藥的污染。除了環境污染、病蟲害增加以外,許多致命的重金屬、有毒物質的殘留也引發了人們的憂慮。如,來自于土壤中的氮肥的致癌物“亞硝酸鹽”的超標,使人類包括其它動物的神經系統受到很大的傷害。 與水變黑、天變灰這樣肉眼可見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著一定的隱蔽性,正是因為這樣,土壤污染多年來被人們所忽視。 如今,看不見的土壤污染所生產出的農產品已擺上人們的餐桌,“瓜不甜、菜不香、果無味”等問題已經擺在了人們的面前,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勢在必行。 二、碳氫核肥:促進農業提質增收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碳氫核肥”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匯。 “碳氫”兩個字來自于一項國家專利技術“碳氫氧氮捕集技術及制備方法”。用碳氫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碳氫肥料,稱之為碳氫核肥。 作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有16種,分別是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錳、鋅、銅、硼、鉬、氯。按排序來說前六種元素是植物需要量最大的,因此稱之為大量營養元素。而碳、氫、氧這三種營養元素在大氣和水中廣泛存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補充。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沒有去關注碳元素。 碳氫核肥是在嚴格遵循農作物自然生態規律的前提下,成功應用“提高作物周圍二氧化碳濃度便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科學原理,精選數種既可為作物提供高效營養,又可高效吸附二氧化碳的物質(氨基酸、微藻.酵母糖、吸附劑等)為原料,經科學配方后采用物理方法組成的新型清潔肥料。 正常情況下,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溶有機碳(有機質中含有的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碳),同時植物通過葉片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但植物利用CO2(在陽光充足時)的最佳濃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氣中的CO2平均濃度只有0.03%,植物光合作用遠沒有達到最佳狀態。加之設施栽培的農作物,冬季大棚通風差,光照強度低或者陰雨天光照不足、作物光合作用弱,農作物缺碳更嚴重。如果此時土壤中不能很好地供應碳元素,將會對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造成絕對的影響--這就是農作物需要使用碳氫核肥的原因。 山東金龍珠生物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致力于作物全程全系營養方案的專業型肥料生產企業,也是碳氫核肥的研發和生產者。董事長高光林說,碳氫核肥是在嚴格遵循農作物自然生態規律的前提下,應用“提高作物周圍二氧化碳濃度便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科學原理,精選數種既可為作物提供高效營養,又可高效吸附二氧化碳的物質(氨基酸、微藻、酵母糖、吸附劑等)為原料,經科學配方后采用物理方法組成的新型清潔肥料,又稱“二氧化碳捕集劑”。 碳氫核肥的核心技術是在少用或不用化肥、化學農藥的前提下,以碳氫核肥為媒介,以太陽能為動力,捕集、聚合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于葉莖周圍供植物吸收利用,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夜間抑制光呼吸,積累作物生長必需最重要的碳、氫、氧三要素,有效轉化、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鉀等養分,高效推動植物的孕育、生長、成熟,達到增產增收、恢復植物原生態品質的目的。 高光林將這一核心技術的亮點總結為三點:一是吸附劑采用二氧化碳吸附劑,噴施在作物葉莖表面,能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并富集到作物的莖葉周圍,從而提高光合強度和光合速率、提高農作物產量;二是活化劑采用DV-植物活性劑或磷酸乙二胺,可加強作物葉綠體內氧的活性,繼而在提高葉片對二氧化碳同化能力的同時降低光呼吸。三是微藻還有特殊的固化、環保功能。 經過國家權威機構鑒定,與使用傳統化肥農藥相比,施用碳氫核肥具有“兩增兩減,四優,九抗”的卓越品質。即,四大優勢:投入低,產量高,品質好,減碳多,尤其是農作物恢復了原生態品質;兩增:土地成倍增產,農民增收;兩減:土地減少投入,農民減少工時;九抗:抗蟲害,抗病害,抗倒伏,抗低溫,抗干旱,抗鹽堿,抗旺長瘋長,抗落花落蕾,抗大小年輪回。 以使用碳氫核肥的水稻為例,經國家農產品檢測中心測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為每噸780.00公斤。其中,680.00公斤的碳物質由二氧化碳合成。每畝優質水稻需要施用1公斤的碳氫核肥,每生產一噸碳氫核肥,可讓1000畝的水稻從空氣中捕集二氧化碳228.00噸。 一位姓張的農民告訴記者,2016年下半年,他開始接觸碳氫核肥,將肥料用在了蔬菜種植上,用后農作物不僅病害減少,抗病能力增強,而且蔬菜產量增加,還能早上市。 “碳氫核肥中的氨基酸,在光合作用下通過作物葉莖表面吸收,直接進入作物體內合成蛋白質和核酸,組成作物的各種器官,可維持和強化作物的生命活力。” 高光林說。 除了提質增效的好處,碳氫核肥還具有投入少的優勢。經全國180多個地級市、1200多個縣市區的代理商對碳氫核肥大范圍的實驗,測出的農民減少投入幅度為:東北、西北一年一熟地區,平均減少投入30%以上;華中、華東一年兩熟地區,平均減少投入40%以上;東南、西南一年三熟地區,平均減少投入50%以上;大棚蔬菜作物平均減少投入60%以上。 三、碳氫核肥:保障人類健康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食品安全的問題也不斷被提及。良好的營養對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是極為重要的。由于碳氫食品具有較高的營養質量和含量, 無農藥殘留或僅有很低的農藥殘留,所以在促進人類健康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化學化肥種植方法使食品的營養質量和安全受到威脅,即使洗滌后,仍有許多常規農產品中含有農藥殘留。這些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有負面影響,而且也是已知的人體致癌物質和疑似的人體致癌物質。在傳統農產品加工中使用的添加劑有些對人類的健康有極大負面影響。 同時,傳統的化肥和農藥迫使土壤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壞,導致了果、蔬、糧病蟲害,而碳氫核肥禁止使用化學助劑、化學農藥,離子輻射、有害添加劑和增效劑,其本身是純天然純有機的原材料,它里面有四種主要成分: 第一種是微藻。微藻是“地球的母親”,可通過快速物理吸附或化學鈍化而去除重金屬和農藥,確保農產品品質。 第二種是糖。糖是維持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營養。“進入我們這個產品組方系列的有單糖、多糖、雙糖、丙糖、丁糖8種進入我們的方子。” 第三種是硅,生物硅和有機硅。 第四種是氨基酸。“因為我們這個產品采用我們國家現行的氨基酸水溶肥的生產標準。氨基酸的種類有20種,有親水性的、有疏水性的,有堿性的,有酸性的,我們用的主要是親水性的,親水性的很容易溶解,不過有懸浮和沉淀。”高光林介紹說。 在施用了碳氫核肥后,土壤微生物菌群逐漸恢復活性,轉化養分的能力逐漸增強,土壤質量逐漸提高,化肥和農藥對土壤的毒害減輕,直至逐步恢復地力,農產品質量也會提高。 同時,與傳統方式培育的農產品相比,碳氫農產品水分含量較低,并持有較高的營養濃度,含有豐富的鐵、鎂、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含有比較均衡的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均衡的飲食和營養有利于人類的健康。 由于碳氫核肥的的主要養分來自大氣中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兩種純凈物,而不需要施用化肥和農藥,可以達到有機來源,綠色、生態,這恰恰是植物養分補給規律的清本正源和本位回歸。有專家評價說,碳氫核肥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清潔肥料、綠色肥料,能夠替代化肥和農藥,至少可以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 按照碳氫核肥的定義推理下來,根據碳氫科學指導的現代農業技術就是碳氫科技。 碳氫科技指導發展的綠色、生態、有機農業,就是碳氫農業,通俗說法就是有機農業。“真正的有機農業不是農業的最高點,最高點是天然農業,它就是按照作物本身的天性去生長、去成熟,不受工業的、化學的、人工的改良。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天然食品,它是最好的品質。”高光林將農業最終的發展方向定義為“天然農業”。 “如果我們給農業科技含量制定高低層次的話,第一個層次是綠色,第二個層次是有機,第三個層次的才是天然。” 經檢測,山東金龍珠生物肥業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碳氫核肥不僅能增產增收改良土壤,而且真正達到了國家檢驗檢疫合格標準,適合所有蔬菜水果、大田農作物、果樹、花卉、綠化使用。產品安全到可食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碳氫核肥代替化肥后,使用化學農藥的次數、用量會大副度減少和杜絕;、化學農藥中的亞硝酸鹽,重金屬中的鉛、砷、鎘、鉻、汞等在土壤中的含量就會大量降低,農產品 中的有害殘留就會從減少到杜絕。農業生產中不再添加激素、調節劑,從而提高了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指數。 四、作用和發展前景 習主席在抓生態環境時說過: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 是一直困擾我國農作物種植的問題。隨著我國農業發展越來越快,我們也必須思考如何才能讓農業可持續發展。碳氫核肥對綠色農業的發展有著極好的推動作用,正是我國現在最需要的。 碳氫核肥的成功問世,將結束了長達40年的“化學農業”歷史,開啟我國“生態農業”的嶄新篇章;它是中華民族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宏偉戰略目標的先導產品;是“消除環境有害殘留,確保土地增產增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肥料。 碳氫基肥能夠改變作物品質的特性,也正在引起世界范圍內土肥學界和植物營養學界的重視。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對碳氫核肥很重視,并對碳氫核肥在雜交水稻中的增產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碳氫基肥對雜交水稻來說是個好東西,解決重金屬九倍。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有關領導在考察了農田施用碳氫核肥的情況后指出:“如果說雜交水稻的推廣掀起我國的第一次綠色革命,那么碳氫基肥的推廣必將掀起我國旱稻甚至所有農作物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談到未來,山東金龍珠生物肥業有限公司高光林充滿期待,他也呼吁國家社會能夠密切關注:“為我自己也健康,為我子孫后代也健康,這也是我們全國人民所需要的,那么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這個碳氫核肥在全國大地上開花結果應該是很快的。” 提質提量,保障健康,碳氫基肥是綠色種植的不二選擇。碳氫農業和碳氫核肥的普及最終將徹底解決面源污染這一世界難題,讓人類重新回歸山青水綠人健康的碳氫生活。“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加入進來,為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盡一份責任!” |
![]() |
碳氫核肥:致力品質農業 保障 |
中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種植歷史悠久,然而中國的化肥消耗 2019-07-30 14:00:27 |
![]() |
金沂蒙內質型控失肥入圍工信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官網公示了第四批綠色制 2019-07-30 13:59:38 |
![]() |
西南地區一季稻中后期田間管 |
今年,西南地區春季蓄水充足,移栽進程較快,絕大多數田 2019-07-30 13:53:27 |
![]() |
南方雙季晚稻生產技術指導意 |
當前,南方雙季晚稻陸續開始移栽。受前期低溫陰雨天氣影 2019-07-30 13:52:49 |
![]() |
東北地區水稻中后期田間管理 |
當前,東北地區水稻正處于分蘗、拔節期,生育進程較常年 2019-07-30 13:50:30 |
![]() |
川藏兩省聯防聯控草地貪夜蛾 |
日前,草地貪夜蛾已遷飛入侵至我國川藏高原,針對川藏高 2019-07-30 13:4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