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暨“第六屆全國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研討會”在上海拉開帷幕。據會議主辦方介紹,此次會歷經了四年的精心籌備,以“創新驅動學科與產業發展”為主題,重點交流近幾年我國土壤(農業)微生物學等學科研究及微生物肥料等產業發展的技術與應用成果,研討土壤(農業)微生物學和微生物肥料產業的發展方向。來自全國的500余名專家學者和企業管理者就土壤(農業)微生物學和微生物肥料中備受關注的問題做了專題報告和行業發展研討。
![]()
農業微生物技術成為我國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會上,中國微生學會秘書長東秀珠說:中國微生物學會成立于1952年,是國家一級學會。學會的第一要務是為會員提供學術交流、智庫及科普服務。微生物功能的多樣性是其它生物無法比擬的。而且微生物生長快、易于工業化、開發鏈條短,因而成為生物技術創新的主角,在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中的作用更是突出。本次會議為促進微生物產學研協同發展搭建了很好的合作交流平臺,為促進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解決當下面臨的環境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王偉明在會上講到:上海交通大學作為國內知名學府,微生物技術一直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學科,我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交流平臺把最新技術研究成果進行產業化轉化,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助力。 中國農科院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所長金軻則表示:研究所成立60多年來,立足農業生產第一線,始終不忘國家隊的職責與使命,致力于國家重大需求,矢志推進科技創新,緊密圍繞農業微生物、植物營養與肥料、農業土壤、農業遙感與信息等領域開展持續攻關,不斷提高行業引領與帶動能力,努力做到“頂天立地”。而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與食用菌菌種質檢中心作為研究所的核心支撐部門,一直秉承“科學、客觀、公正、廉潔、服務”的服務宗旨,在過去的20年,通過標準體系建設、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登記管理,引領和推動了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未來我們將加速推進技術產品創新,強化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拓展微生物肥料對“名特優先”農產品質評價工作,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為行業做好服務,引領和推動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力支撐“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戰略指導思想,切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我國農業綠色發展。 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與食用菌菌種質檢中心主任李俊表示:此次大會不僅是土壤微生物研究領域的頂級學術盛會,也是微生物肥料企業的行業盛會,更是將農業微生物服務于生產實踐的產、學、研結合的大平臺,相信本次大會對于推動我國土壤微生物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據統計,截止2018年10月底,我國已有微生物肥料企業2050家(含境外28家)、產能達到3000萬噸、登記產品6428個、產值400億的產業規模,這些數據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這標志著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已漸成氣候。 農業農村部耕保中心質量建設處處長楊帆則表示:人多地少的國情使我國農業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產出模式,使得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被利用。而開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工作,需要微生物肥料的支持。耕地保護中心在《2018年耕質量保護提升技術示范工作指導意見》中也明確要求,針對土壤退化、鹽漬化、酸化、連作障礙等問題,要因地制宜地選擇農藝、生物、工程等技術措施。經過近20年來的迅速發展,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已形成400億元的產值規模,相信農業微生物技術必將為傳統農業的轉型和發展,為我國耕地質量的保護提供不可替代的技術支持。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副處長徐晶瑩則表示:微生物肥料對改良土壤環境、預防土傳病害、提升肥料利用率和農產品品質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的五年是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快速發展的五年。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已成為新型肥料產量最大、推廣面積最廣的肥種。標準也越來越完善。我國微生物肥料有三大特點:一是產品種類多,有170多種。二是應用面積廣,超過2億畝;三是生產規模大,目前產能已達到3000萬噸。微生物肥料為我國農業的綠色發展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6位業界重磅專家 展開一場豐富的學術盛宴 此次會議上,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李俊、姜昕團隊,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林敏,北方民族大學教授楊國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周培,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沈其榮等來自國內微生物領域最前沿的26位專家悉數到會,圍繞當前該領域最熱點的議題:如土壤微生物與農業綠色發展;微生物修復與土壤健康;根際微生物區系互作調控與功能構建;微生物主導的營養物質轉化與高效利用;關注的農業微生物研究進展與應用;生物固氮研究與應用;微生物肥料產業政策、發展方向及其與資本市場對接;微生物肥料新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微生物肥料生態學效應及其風險評估;功能菌種、工藝、設備等方面的研發進展與技術交流等進行了專業性的報告,為業內奉上了一場豐富、專業的學術的盛宴。 專家們一致認為,微生物在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我國在土壤(農業)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相關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而在微生物肥料為代表的產業化方面,已跨入到創新最為渴望和迫切的時期。特別在國家綠色農業展和鄉村振興計劃等戰略中,微生物肥料均列為綠色新型投入品和優先支持發展的生物制品,必將在新時代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未來5年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7大新技術和新產品重磅發布 會上,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檢中心李俊、姜昕團隊,經全面分析與深入研判,提出了我國微生物肥料產業未來5年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目錄,并予以發布。 該團隊是在充分分析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依據微生物肥料多功能、高效、綠色、經濟等特點和新一代微生物肥料所具備的主動響應、系統調控、功能多樣、環境友好等智能型肥料特征,充分發揮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修復改良、作物提質增效、減肥增效等不可替代作用,以滿足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這對我國微生物肥料未來發展極具指導意義。 7項優先研發的新技術分別是:微生物肥料優良生產菌株篩選及發酵工藝技術、微生物農田土壤凈化修復技術、共生固氮微生物應用新技術、微生物種子包衣技術、有機資源綜合利用微生物轉化新技術、作物秸稈快速腐解還田微生物及其配套技術、新型復合配套技術。 7個優先研發的新產品分別是:土壤修復菌劑、固氮/根瘤菌劑、溶磷菌劑、微生物種子包衣制劑、有機物料腐熟菌劑、新型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 據農業農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檢中心主任李俊介紹:以上提出的新技術和新產品,近期將由國家相關部門納入到戰略性新型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之中。“實現新一代的微生物肥料研發與應用目標,必須突破新功能菌株的選育、不同功能菌株的組合、菌株在產品中的活性保持及其在應用環境中的定殖與互作等關鍵技術,方能達到“智能化”的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建議微生物肥料的同行們,樹立創新發展是未來立足之本的理念,加大技術和產品創新力度,為實現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產業升級,發揮它在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計劃等戰略中的獨特地位與作用,攜手共進,并肩前行!”李俊說道。 產學研結合的典范——NCT-2土壤修復菌劑成功發布 會上,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農村部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支月娥對在設施農業土壤次生鹽漬化方面研究的成果和產品NCT-2土壤修復菌劑進行發布。該項技術被譽為產學研結合的典范。 她說,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正在逐年增長,農業部規劃2020年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將達到7500萬畝。由于設施栽培方式往往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和高復種指數,破壞了土壤的微生態環境和理化性質,造成了土壤的嚴重障礙,其中次生鹽漬化問題最為突出。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郊區設施農業中約有10萬畝的農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障礙,嚴重影響了作物的產量、品質以及農產品安全。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農村部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的研發團隊經過8年的潛心研究,從高度次生鹽漬化土壤中篩選到巨大芽孢桿菌NCT-2,并證實該菌株中存在硝酸鹽同化通路,硝酸鹽轉化效果十分顯著。 2015年,實驗室與上海綠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對該項技術成果進行產業推進,并形成批量生產,經測定:產品中硝酸鹽還原酶含25%、孢外多糖在400mg/g以上,硝態氮轉化率可達95%,經過大面積的田間試驗,表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是目前我國唯一獲得農業部登記,專用于次生鹽漬化土壤修復的微生物修復劑產品。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訂閱號:nzdbwx) 作者:鄭紅艷 |
![]() |
土壤(農業)微生物學和微生 |
今天由中國微生物學會農業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農業部微 2018-11-19 14:28:25 |
![]() |
農資企業漲價找死不漲等死 未 |
最近打開朋友圈看,熱點已經從“洗牌”、&ld 2018-11-19 14:27:15 |
![]()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復合肥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復合肥價格日報 最新復合肥企業出 2018-11-19 14:25:59 |
![]()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氯化鉀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氯化鉀價格日報 最新氯化鉀企業出 2018-11-19 14:25:28 |
![]()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氯化銨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氯化銨價格日報 最新氯化銨企業出 2018-11-19 14:24:45 |
![]()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尿素價 |
2018年11月19日:今日尿素價格日報 最新尿素企業出廠價 2018-11-19 14:2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