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農民習慣施肥地塊平均畝產371公斤相比,施用有機肥配合無機肥的小麥畝均增產73公斤、施用控失肥的小麥畝均增產39公斤、施用綠聚能復合肥的小麥畝均增產33公斤……”過了小滿,小麥漸黃,收割在即。5月25日上午,在封丘縣黃陵鎮莊呼村,由省農業廳、省農科院、河南農大專家聯合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如圖),對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區域重點項目“河南糧食生產減肥增效示范”封丘核心示范區的徐麥35現場測產、核算后得出上述結果。 25日下午和26日下午,驗收專家組趕赴永城市雙橋鎮湯樓村、信陽市平橋區平昌關鎮王畈村,對永城核心示范區、信陽核心示范區的小麥進行現場測產、核算:優質強筋小麥鄭麥7698在綠聚能復合肥、有機肥配合無機肥、控失肥均減氮10%的施肥模式下,分別比農民習慣施肥畝均增產76公斤、45公斤和36公斤;優質弱筋小麥揚麥15通過施用綠聚能復合肥和控失肥,每畝分別增產61公斤和33公斤。 “封丘、永城、信陽在地理位置上分屬豫北、豫東、豫南,土壤類型及輪作方式各不相同,三地核心示范區的現場測產結果均表明,項目示范的減肥增效新產品、新技術,在提升作物養分利用率和糧食生產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以河南農大資環學院院長趙鵬和省農科院資環所所長張玉亭為正副組長的驗收專家組認為,通過施用新型肥料、增加秸稈還田等,減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或穩定糧食產量,實現了節本增效、培肥地力、藏糧于地,促進了我省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沒想到化肥施得少了,小麥長勢卻更好了。原來一畝地用100來斤化肥,今年在專家的指導下,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只用了60多斤綠聚能復合肥。”在中國科學院STS區域重點項目的實驗示范田里,有封丘縣黃陵鎮莊呼鎮農民趙振強5畝多地,雖然化肥施用量減了近四成,但他對今年小麥產量充滿信心。 提及以往“選肥隨大流,施肥憑感覺”的施肥方式,趙振強直呼“不科學”,然而在我國廣大鄉村,像趙振強一樣的農戶不在少數。 針對農民施肥隨意、用肥量大等問題,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周凌云認為,應從減少化肥施用量、改良施肥方法和增加秸稈還田等方面入手,推廣環境友好高效的化肥和有機肥、秸稈轉化促腐以及科學施肥技術等,推動實現減肥增效。 項目主持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躍進介紹,為減少化肥用量和養分損失,提升河南糧食生產養分利用效率、耕地地力和綜合生產效益,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進綠色生產方式,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于2017年在河南啟動了為期三年的“糧食生產減肥增效示范”項目。 “項目針對我省糧食生產三種不同輪作模式,建立了不同的減肥增效模式。封丘、永城、信陽三地的土壤類型分別是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輪作模式依次為小麥—玉米、小麥—大豆、小麥—水稻。” 課題主持人、省土肥站研究員葛樹春介紹,“同時,借助控失肥、綠聚能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合理減少化肥使用量;推廣高效秸稈還田技術,調節土壤碳氮比,增加有機質和有效養分含量。” 根據項目目標,到2019年,核心試驗區將實現化肥減量10%,機施面積提高10%,化肥利用率提高20%,秸稈還田率提高10%,有機肥使用率提高10%,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5%。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林先貴介紹,屆時,通過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秸稈還田等技術的實施,將推廣新型化肥和減肥增效新技術面積3000萬畝,帶動農民糧食生產節本增效收益5~10元/畝,累計增加社會效益1.5億~3億元。 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業大省河南用全國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在全國糧食生產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可替代。葛樹春說,通過項目的實施,必將推動河南糧食作物持續減肥增效,使糧食增產增收與農業綠色發展琴瑟合鳴。 |
![]() |
中科院在豫實施STS區域重點項 |
“與農民習慣施肥地塊平均畝產371公斤相比, 2018-05-29 16:28:26 |
![]() |
2018年5月29日:國內復合肥價 |
2018年5月29日:國內復合肥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復合肥市 2018-05-29 16:26:25 |
![]() |
2018年5月29日:國內硫酸鉀價 |
2018年5月29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8-05-29 16:25:45 |
![]() |
2018年5月29日:國內氯化鉀價 |
2018年5月29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8-05-29 16:24:39 |
![]() |
2018年5月29日:國內磷酸二銨 |
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磷酸二銨的報價為2600元/噸 2018-05-29 16:23:57 |
![]() |
2018年5月29日:國內磷酸一銨 |
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磷酸一銨的報價為2400元/噸。 2018-05-29 16:2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