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作物長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時間:2018-01-31 14:43:38      閱讀數:

           我國許多農業區縣的土壤調查顯示,我國大面積農田經過四十多年“化學農業”耕作,土壤中的有機質幾近耗盡。

          國家農業部門近兩年進行的測土調查,每個縣抽取4000-6000個土樣。檢測結果顯示:有機質含量2%以上的不足5%,有機質含量1.5%以下的占80%,還有近15%土樣中有機質含量在1%以下。

          眾所周知,有機質的碳系數是1.724,即1.724個有機質有1個碳。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意味著農作物基本上不能由土壤吸收到水溶有機碳。農作物從根部得不到碳供應,這就導致缺碳。

          

        360截圖20180131144352660.jpg

         

          ▲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

          缺碳,直接造成農作物的主要病害

          根系衰弱

          根系靠什么促?

          首先是根的趨水趨肥性,使根系有一種內在的向外向下伸長的刺激,缺了有機質的土壤含水性差,各類肥料溶液向根部“表達”能力差,致使根系生長的內在刺激不足;

          其次,土壤微生物同根系的互動,是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土壤中有機質不足,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碳源不足,致使根際微生物群落稀疏,根系生長的外源刺激太弱,根系就失去了生長的外部刺激。

          因此土壤缺乏能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機碳——有效碳,直接造成農作物根系衰弱、老化。這就是農作物減產和抗逆性差的根源。

          早衰

          農作物早衰的原因,自然與根系衰弱直接相關。

          另外提到的是農作物其他器官和內部組織,尤其是木質素、纖維素和糖份,由根部吸收的有效碳轉化所需的能量比較低,也即夜間和陰雨天,或大棚環境CO2不足陽光較弱的情況,這種轉化和積累還可不停進行。

          相反,根部基本上吸收不到有效碳的情況,農作物僅靠葉片的光合作用轉化CO2,同樣的積累所需的轉化能就大得多。

          在白天陽光充足時,能量得到供應,但在夜間或陰雨天,這種轉化和積累就要靠消耗作物內部的能量來進行。

          這種能量收支的規律失衡,是導致植物早衰的另一種原因。這種情況在生長期較長的瓜豆類蔬菜和果樹尤為顯著。

          種種試驗充分說明:有充足的有機碳,植物生命力就旺盛,就長壽就高產;反之,植物就早衰,就減產。

          黃葉病和失綠癥

          陰雨天光合作用接近停止,空氣中CO2不能正常被吸收轉化,農作物的碳營養和碳能源雙雙下降。

          陰雨持續,就產生黃葉落葉,有些作物的新葉表現為失綠。一般誤認為是“水浸”,其實只有同時爛根才是“水浸”,一般并不是“水浸”而是缺碳。

          亞健康

          什么是農作物的“亞健康”,就是植株沒有明顯的病癥,卻萎縮慢長,或纖萡虛長,還有就是完全失去了原生態的氣味。

          亞健康的成因有許多,除了自然災害后遺癥外,還有種子質量、藥傷肥傷后遺癥、營養不良等等。

          我們單討論營養不良問題。當前一般農作物的化肥營養供應是充足的,但往往就是有機營養嚴重不足,也即缺碳。

          又回到老問題:不是空氣中有取之不盡的CO2么?請別忘記:空氣中CO2在植物體中的轉化,首先要靠光合作用。夜間這種轉化幾乎停止了,然而農作物還在新陳代謝,還在消耗能量。

          如果有根部吸收水溶有機碳作補充,不但可繼續進行物質轉化和積累,還可供應新陳代謝的能量。

          一旦缺碳,這種情況就不能進行,于是植株就日夜交替周而復始地出現間歇性“透支”,這就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長和完成物質積累,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

          削弱防病抗逆機能

          許多專家的研究表明:植物對抗惡劣環境和防抗病害。主要靠自身產生的能量和“信息素”、“修補物質”。

          在環境條件惡化的情況下,一般正常的光合作用也不能進行了,這時更需要由根部吸收有效碳來補充能量。

          可見缺碳對于惡劣困境中的植物意味著什么。植物在病蟲害脅迫的情況下,會施放某種“信息素”,使病害源“知難而退”,如果植物組織受到損傷,它還會制造“修補物質”來修補(或稱再生)。

          這些“信息素”和“修補物質”,無一例外地都有碳元素存在,有機營養素越充足,這些物質越濃烈,這就是為什么弱株比壯株容易得病的原因。

          缺乏根部供應的有效碳,不但營養積累少了,而且防抗病害機制也削弱了,這是植物發生病害的內在原因。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缺碳是農作物的百病之源。

          品質下降和物種退化

          大家都能感受到:有機食品口感好,原生態氣味濃,而化肥培養的農產品,口感平淡,有些甚至完全失去原生態味道。

          當然這僅僅是表象,而本質就是:“化肥農作物”內含物中的物質組成比例變異,新陳代謝的異常衍生物使作物遺傳信息的表達缺失或紊亂,這不但降低了農作物的產品品質,而且造成物種退化。

          除了雜交品種外,一般純種的農作物是可以代代相傳的,但現在連一般農民都很少靠自己留種了,因為這種“相傳”已經不可靠了。

          缺碳,間接造成農作物的主要病害

          土壤板結和藥害

          土壤中農藥殘留嚴重,造成農作物多種病害,如果土壤中有機質豐富,或者對土壤施足有效碳,這些危害是可以減輕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碳不僅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可以解決土壤板結的問題,而且,有機碳化合物還是良好的解毒劑。

          殘留農藥通過氧化和光分解,藥性又會進一步降低,重新繁殖起來的微生物反過來會“吃”掉這些殘留物。

          化肥的負面影響加劇

          土壤板結的主要原因是有機質的缺失,而不是由于使用化肥。這并不是說化肥對土壤板結沒影響。

          有機質缺失,化肥對土壤板結就更加明顯。而有機質豐富,化肥被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化肥殘留于土壤中的硫酸根、氯離子、亞硝酸鹽等物質會因轉化為水溶有機化合物,以及豐富的土壤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而無害化,使土地可以永續耕作。

          所以歸根結底,化肥“使土壤板結”的負面作用并不是化肥之過,而是人們忽視了向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機肥料的結果。

        作物長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不信你看! 作物長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
          我國許多農業區縣的土壤調查顯示,我國大面積農田經過四

        2018-01-31 14:43:38

        腐植酸,為什么被稱為當代農業的發展助手? 腐植酸,為什么被稱為當代農
          在我國建設現代化農業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長期過量施肥

        2018-01-31 14:42:17

        磷肥:同比售價差距大 利潤卻是旗鼓相當 磷肥:同比售價差距大 利潤卻
          2017/2018年磷銨冬儲始于高位,主要備肥區華北、東北及

        2018-01-31 10:08:42

        2018年1月31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8年1月31日:國內尿素價格
          2018年1月31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受降雪影響

        2018-01-31 10:01:37

        2018年1月31日:國內復合肥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8年1月31日:國內復合肥價
          2018年1月31日:國內復合肥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復合肥原

        2018-01-31 10:00:33

        2018年1月31日:國內磷肥(一銨二銨)價格日報 2018年1月31日:國內磷肥(一
          2018年1月31日:國內磷肥(一銨二銨)價格日報,一銨55粉

        2018-01-31 09:59:4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