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開拓微量元素應用新局面

        ——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理事長王運華

        時間:2017-10-13 16:48:46      閱讀數:

        ymtd13084515.jpg

           編者按

          糧安天下,無“微”不至?茖W研究表明,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甚至可起到明顯改善一些典型地方病的效果。多年來,中微量元素研究及中微肥的推廣應用,為中國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近年來,受一味追求作物高產,大量施用氮磷鉀大化肥、忽視中微量元素肥料投入的影響,部分作物的中微量元素生理性缺乏癥狀日益明顯,中微量元素營養調控已成為現代高效集約化農業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之一。

          注重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和應用,做好中微量元素與大量元素之間的協同配合,科學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是當下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減施增效、化肥“零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同時,中國中微肥產業化依然存在諸多瓶頸和挑戰。

          2016年9月,有著40多年微量元素科研積淀的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與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75家科研院所、行業媒體和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中國中微量元素及肥料產學研創新聯盟,旨在打通中微量元素營養研究及產學研推用等環節,加快推動中微肥的研發與推廣。

          中微量元素缺乏不僅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發育,還會通過食物鏈傳導至人體,威脅人類健康。在公眾尋求吃得更好的時代,越來越多科學家致力于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保障。作物微量元素研究開拓者———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原主任王運華教授被推舉為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可謂眾望所歸,聯盟專家委員會專家高祥照研究員、杜昌文研究員、左元梅教授、徐芳森教授等都是王運華教授的弟子,王運華教授在推動中國中微量元素營養研究及應用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8月11~13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和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第二屆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與肥料施用關鍵技術研討會暨中微肥創新聯盟2017年會在山東臨沂隆重召開。大會以“響應國家化肥減施,強化中微量元素‘戲份’”為主題,來自全國多家科研院所、領軍企業及媒體等20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中微肥產業發展大計。

          中國中微量元素及肥料產學研創新聯盟(簡稱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原主任王運華教授與現場嘉賓分享了“科技興農、匹夫有責”的開場報告,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會后記者專訪了王運華教授,暢聊他的“中微肥人生”。

          《農資導報》:作為國內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應用的開拓者與推動者,您怎樣與中微量元素結緣?

          王運華:結緣中微量元素,是一次偶然的發現。那是1975年,我隨棉花遺傳育種學家孫濟中老師到湖北省新洲縣鳳凰公社(現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石骨山大隊,指導1973級2班學生的生產實習工作。6月下旬的一天我們發現,當地部分棉田棉株的蕾幾乎全部脫落。這一現象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在排除干旱、漬澇、病害與藥害等原因后,我認為問題在于土壤。為了排憂解難,我義無反顧立即開展了增施磷鉀肥試驗,卻毫無效果。7月中下旬灌水抗旱,8月上旬棉株落蕾狀況迅速惡化,上部葉片萎縮,棉花面臨絕產。

          看到這個狀況,我寢食難安,一刻不停地琢磨。8月16日早上,8月16日早上,我突然想到用植物必需營養元素排除法,于是找到了中微量元素。17日下午,我帶領學生許桂生立即做了噴施硼、錳、鉬、鋅和鎂肥試驗。不久,硼肥試驗成功了,棉花“蕾而不花”得到有效防治。這一消息很快傳開,縣領導和縣農業局及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的專家紛紛前來參觀,棉花施硼技術在當地逐漸被百姓接受。

          隨后,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進行了更為嚴謹的研究工作,試驗證實,“蕾而不花”的原因是缺乏硼營養;谠囼灁祿姨岢,土壤有效硼0.2毫克/千克為棉花缺硼的臨界值,并將棉花出現葉柄環帶作為缺硼的形態特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專家紛紛前來參觀指導;原燃化部生產組得悉后派工作人員專程現場考察,并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原化工部化肥司恢復后,一直支持棉花施硼的研究與應用。

          1979年,我們向棉花外表尚屬正常、而存在中度和輕度缺硼即潛在性缺硼進軍。在湖北省天門縣棉花施硼田間試驗成功,校內試驗證明,土壤有效硼0.8毫克/千克為棉花輕度缺硼的臨界值。

          1980年春,我們將棉花施硼試驗擴大到江蘇啟東和河南周口地區。5月下旬現場考察進展良好,我赴京向原化工部化肥司王司長匯報,在他的推薦下,向農業部朱榮副部長匯報在棉花上的相關研究成果。朱榮副部長對我們的研究給予充分肯定,明確表態對項目進行支持。農業部經濟作物局根據朱榮副部長的指示,要求我們提交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開展棉花施硼試驗示范與應用的報告。10月,農業部批準該報告并作出部署,從1981年起,由華中農學院牽頭,組織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13個產棉省市開展棉花施硼試驗示范與應用。棉花施硼在全國推廣應用,取得了平均增產10.8%的經濟效益。

          《農資導報》:在棉花“蕾而不花”癥結是缺乏微量元素硼的重大科研發現之后,您和您的團隊在中微量元素的推廣和應用上又做了哪些努力?

          王運華:初戰告捷后,我帶領團隊開展了中微量元素在更大范圍、更多作物上的推廣和應用。1982年,農業部農業局組織成立了全國微肥科研協作組,在結合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的基礎上,開展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調查,主攻水稻、玉米施鋅,棉花、油菜施硼等應用研究。1988年,農牧漁業部農業局將南方水稻施鋅、北方玉米施鋅、棉花施硼、南方油菜施硼技術規范印發全國農業部門推薦應用,中微肥在全國推廣應用。自1986年以來,農業部科技司將微量元素列為部科技重點計劃,擴大了作物及其微量元素診斷與施用微肥技術應用范圍。

          我們陸續發現,冬小麥越冬期缺鉬會發生葉片黃化死苗,枳殼砧木紐荷爾臍橙掛果后缺硼會發生葉片黃化……陸續發現缺素現象,找出原因,對癥施策,我們開展了大量中微量元素基礎研究。1983年和1989年,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先后申請植物營養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1984年在農業部的支持下成立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我們的隊伍不斷壯大,事業不斷發展。當前,胡承孝教授主持柑橘土壤肥料技術體系,魯劍巍教授主持油菜土壤肥料技術體系,姜存倉教授實踐贛南紐荷爾臍橙施硼。從1991年開始,在徐芳森教授、石磊教授等諸位老師的努力下,華中農業大學的植物營養遺傳研究團隊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作物營養遺傳研究團隊。

          2015年,我們團隊綜合國內40年來作物硼營養與施用主要成就,撰寫出版《中國農業中的硼》專著,在植物營養學界引起很大反響。我覺得做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只有總結經驗形成系統的概念和理論,讓更多人了解并認可中微量元素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動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與應用,推動中國農業不斷升級。

          《農資導報》:目前農資行業對中微量元素的接受程度如何?

          王運華:目前,中微量元素對農業升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基本達成了共識,人們親切地呼喚中微量元素為“第四元素”。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以此為契機,積極助推中微量元素的產學研互動和合作。2016年9月24日,在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的聯合組織下,我們成立了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我們以“成立一個聯盟、豎起一桿旗幟、服務一個產業”為目標,旨在為中國中微量元素肥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微肥施用技術、新型肥料研發與應用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中微量元素肥料科研、教學、生產和市場的融合發展,實現“產、學、研、用、資、媒”等跨行業多層面的戰略合作、互聯互通、協作創新,共同致力于中微量元素在肥料生產中的配比和添加技術研究,依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對中微量元素的需要量、需肥規律,研制作物專用中微量元素復合肥,將中微肥、氮磷鉀化肥和施肥應用技術做加法,助推中微肥推廣普及。提升化肥產品附加值、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推動中微肥產業規范化、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的成立,是中微量元素產學研從幕后走向前臺的里程碑事件。通過產學研大協作,中微肥將從傳統配角變成主角,一直被視為肥料“小字輩”的中微肥將成大器,成為推動化肥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同時,中微量元素帶來了新視野、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機制,有望打破化肥施用“高投入、高產出、高污染”弊端,推動農業變革。聯盟真正架起了中微量元素與化肥對接的“金橋”。

          《農資導報》:您認為未來中微肥的推廣應用還須在哪些方面發力?

          王運華:中微肥的崛起,從本質上講,是平衡施肥理念的不斷深化。當前許多農民憑經驗重視氮磷鉀肥,對中微量元素的接受程度較低。所以,我們要做好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與施用技術的科學普及工作,堅持試驗、示范、推廣三步走的思路,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與提高。農民最講實際,一旦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增產提質效果與經濟效益,就會認可并接受中微肥。不能性急,性急難免出瑕疵。中國過去在推廣農業新技術中有過由于性急而受阻的事例,吃了“夾生飯”難以扭轉,教訓十分深刻。

          作為一位農業科學家,我一直有一份情懷:讓中國農業更美好。這些年間,不管是對自己的學生講課還是在外面做學術報告,我一直都在呼吁中微量元素營養的重要性。目前大家對我的觀點都較為接受,這給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2006年退休以后,我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做這個事情,我將不遺余力地在中微肥科普這條大道上走下去,助力聯盟把產學研之路打通拓寬,把中微肥產業做大做強。

          我相信,中微肥的崛起將為化肥行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引領中國農業和肥料產業變革。

          王運華教授簡介

          王運華,193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植物營養學教學、科學研究工作。王運華研究團隊建立了中國棉花施硼技術體系、中國冬小麥施施鉬體系技術,提出贛南紐荷爾臍橙施硼配合施鉬技術,這些技術在全國示范推廣,增產效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研究團隊的應用基礎研究包括:硼與其他營養元素互作、硼及硼鉬配合施用與作物產量和品質形成,中國農業生態系統中的硼;植物對硼吸收及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與分配等,取得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成果。

          支持創建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營養遺傳學科,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主持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2015年主編出版《中國農業中的硼》專著,培養研究生74名。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