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梅旭榮:發揮科技作用 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時間:2017-09-20 17:13:39      閱讀數:

         本文摘自: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局長梅旭榮提升耕地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科學用肥治理土壤污染高峰論壇上講話 

        圖片4.png

          我想就如何通過發展農業科技、促進綠色發展講一點看法,實際上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我們常說經濟新常態,大的背景就是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這樣一個階段,把農業放在中等收入這樣一個階段,我們需要注意到幾個特點! 

         

          第一,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較快;第二,經濟結構走向高級化;第三,主要的污染物,也包括溫室氣體要達到頂峰,然后再下降,整個的污染物達到頂峰的時間大概是2025,溫室氣體在2030年達到頂峰逐漸下降,這是我們整個這個階段經濟發展和環境的一些關系! 

         

          我們在前一段研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確定了幾個關鍵詞,就是優質化、綠色化、工業化。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綠色化,所以我們談農業的綠色發展是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的綠色發展! 

         

          要認識農業的綠色發展,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首先資源利用是高效的;第二環境要優良,我們今天出現了很多問題,實際上是環境出了一些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產品供給是優質的,今天我們的農產品的供應在優質化的路上,優質化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四個農業功能是多樣的,已經不單單只是生產一些糧食,有肉、蛋、奶,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第五我們的收入是要增加的,國外的綠色化絕不是犧牲農民收入增長。還有一個很重要,我們講可持續發展,講綠色發展,必須要對消費端進行管理,也就我們的消費是要綠色和節約的。只有把這六方面的工作都能抓到位,綠色發展才可能取得顯著的進展! 

         

          那么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農業綠色發展,總的要求就是習總書記講的農民要強,農村要富,農業要穩。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一些專家也提出還有兩個增,企業要增效,政府要增速,這是整個農業綠色發展對我們的一些基本的要求! 

         

          從農業科技成果的供給看,我們的科技成果已經不能適應農業優質化、綠色化的要求,我們絕大部分的技術成果是集中在高產、高產再高產,是在幾十年的需求下做的一些科技成果,今天拿來進行綠色化、優質化的發展,我們的科技成果供給是不足的。我們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創新。

         

          第一個方面,在優化農業發展格局上面要加快科技的創新,所謂優化綠色發展格局。我們國家做出了重大的部署,總的講是五區一園。具體地講,首先三區建設,也就是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優質區,這三區建設,實際上是在謀劃我們國家綠色發展的格局。糧食生產功能區,從保糧食安全的角度,特別是口糧,我們要劃定9億畝的小麥、玉米產區,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這里邊需要的科技很多,9億畝怎么來確定,確定以后綠色優質在哪,這都需要科技加強。作為保護產業安全的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我們針對大豆、棉花、油菜、天然橡膠也要規劃出相應的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優質區,就是要發揮我們各地各生態區的優勢,它要因地、因生態環境制宜創造我們的競爭優勢。其實我們國家主要的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并不強,背后的原因,除了生產成本的問題,實際上很多在質量方面,應該把農業示范區、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推動三區建設的重要的抓手。   

         

          關于優化農業綠色發展的格局,我們要在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上面進行科技攻關,主要是保護和提升糧食的產能。重點一個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怎么建,在哪建,技術體系是什么。第二還要瞄準高科技育種。第三是農業管理,第四是綠色,第五要進行災害風險的管理。今天我們很多主要作物,因為在數量增長的慣性思維下,已經從適宜區種植到次適宜區,又到了不適宜區。在不適宜區域,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很難得到保障。當然,我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材料的收儲,怎么減少損失。要探索循環發展的模式,不同的農業生態區,它的循環發展模式是我們應該進行探索的。這里有幾個重點,第一是種植制度,實際上德國在很多年前就實行了種植制度,我們國家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出現了很多問題,跟種植制度不合理是有關系的。在單一的增產增產再增產,以經濟效益作為唯一目標的時候,作物制度容易出問題的,比如說東北的玉米、大豆,華北地區,其實合理的制度是兩年三收或小麥、玉米、豆子進行多年輪換,但這樣的制度已經被單一的追求經濟效益的小麥、玉米模式替代掉。在高產的目標下,這樣的體系常年下去會造成東北黑土地退化,華北地下水超采,長江流域大麥區,小麥病高發,因為從種植制度的安排上,沒有切換病毒的傳播途徑。雖然我們也下了很大力氣進行了植保栽培,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探索循環發展模式,一定要建立起適合不同區域資源特點的種植制度。

         

          第二個要探索生態循環的模式,其實很多區域是生態多樣的模式,都有它的價值,也是在單一的經濟目標下,我們很多模式可能推廣不下去,所以當我們把農業發展的目標從單一的經濟目標轉到經濟和生態兼顧時,很多循環的模式是有價值的。   

         

          第三個方面推行優質綠色的生產。今后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地理標準農產品的生產,有一部分具備條件的發展有機農業,要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提標,F在中國農產品質量出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市場準入,我們的市場準入給劣幣驅逐良幣提供了條件,當優質農產品和一般農產品同一個價格的時候,不會有人去生產優質的農產品。準入的標準、生產的標準要提升。美國的牛肉最近網上傳的比較多,其實美國的牛肉分了七級,進入中國的是第一級,為什么分七級?它們的價格完全不同,我們雖然也希望能夠對主要農產品進行分級,但是我們在市場準入方面并沒有建立。實行優質農產品的綠色發展,需要抓好“一控兩減三基本”。   

         

          第四要拓展農業的綠色功能,在這方面加強科技支撐。我們要探索一批點綠成金的農產品和配套的技術。我們既有成功,也有教訓。在追求經濟效益主導思路下,我們往往走擴大規模路線,當一個地理標準農產品擴大規模的時候,很大程度就意味著它的優勢在喪失。最近我去福建調研,大家都知道武夷山的茶葉非常好,武夷山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茶園面積嚴格控制在110萬畝,1畝都不許多,為什么要控制?就是要把最適合種茶葉的110萬畝搞好,所以大家能夠感受到武夷山茶葉的價格。當他保護了地的優勢,保護了品牌價格的時候,實際上生態友好的價值就會在價格里面體現,這些農產品現在為數不多。還有一個點綠成金,生態環境優良的地區適宜發展休閑養生、三產融合,隨著健康中國規劃的實施,未來休閑養生、康復我們去哪?哪生態環境優質我們就會去哪,在點綠成金這里邊,我們要探索和研究我的產品標準是什么,我的品牌是什么,我到底應該做多大的規模以及如何監管的問題。當然還有很重要一點是農業的生態服務,農業不光是生產產品,還有極高的生態價值,比如說農作物的固氮問題、防風防水的問題,還有水的涵養問題、大氣的凈化問題,現在研究的就是到底對農業生產如何進行生態評估,我們現在還是用很多年前一個外國人拿出來的戰略評估,我們認為這很不適合中國農業的情況,所以我們要進行農業生態功能的評估和價值核算。

         

          第五個方面,我們要圍繞著農業部的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推動科技支撐。第六個要倡導綠色節約的消費制度,綠色發展必須要對需求端進行管理,從供給上來講是如何杜絕浪費的問題。我們實際看一下我們的收獲、運輸、倉儲以及餐桌上的浪費,按照全球給出的平均數20%,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大概核算了一下是25%,我們每年6億噸的糧食生產,如果浪費四分之一的話,大家算一算就知道有多少, 1.5億噸,正好是我們現在每年進口糧食的量。還有一個問題是營養過剩,我們過去在規劃中國農產品生產的時候,基本上的標準是按照西方國家肉蛋奶的水平設計中國人的食物需求,但是中國人的飲食需求和西方人完全不同。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是我們這個族群最健康的飲食,最近我們也與科學院合作考慮這個問題。要研究中國食物營養到底需要什么,特別是中等收入水平下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數量的糧棉油果菜茶肉蛋奶,我們自己要清楚,也要對浪費、過度消費通過稅收手段進行抑制。圍繞著倡導綠色節約消費和農業的綠色發展,我們需要在政策上面也要進行研究,主要是對現行管理政策的生態化改造問題,比如說立法問題,我們的地方政府怎么利用的問題。我們要探索行政權力綠色化的約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機制,還要探索綠色發展的市場化。要樹立資源有價的理念,優良生態環境是公共產品,這個理念要樹立起來,在這樣的理念下,使用就會減少,生態環境是公共資源,當然就需要保護優先,我們的制度設計要從這樣一個角度去考慮?偟目,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我們的農業科技也需要從保障能力,也就是挖掘動植物的遺傳潛力這個方面去加工,推動農機農藝的結合。從安全的角度,我們要研究主要農產品綠色的標準、溯源、監測等技術;從促進綠色發展的角度,我們要發展節水、節地、節藥、節能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我們還要大力推進模式創新,集成融合,研究我們的核算評估體系,主要是生態方面的評估體系、農業環境基準等?偟目,在農業綠色發展情況下,農業科技要跟上農業發展的需求,在研究重點方向和成果共享上做出重大的調整,才能適應我們農業的綠色發展。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