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化肥產業“去產能”之路系列報道:聚焦供給側改革
        時間:2016-04-06 13:58:28      閱讀數:

           編者按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迎來供給側改革的時代浪潮。2015年11月,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作為農業的基礎,我國化肥產業也正在面臨產能過剩、轉型升級等復雜考驗,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化肥行業如何經歷“去產能”的大考,實現產業突圍與發展,這正在成為化肥行業的第一命題。 
          為此,本報特別推出“聚焦供給側改革·化肥產業‘去產能’之路系列報道”,希望能為化肥產業的科學發展、理性發展提供借鑒。 
          
          氮肥:行業“火車頭”將開往何處?  
          在化肥產業,氮肥作為基礎肥料,當之無愧成為農業發展的基石。近年來,國產氮肥在總量增長、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節能減排等方面都全面開花,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產國和消費國。但與此同時,長期粗放經營的發展模式,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諸多嚴峻的困難和挑戰。 
          目前,氮肥行業發展條件和比較優勢都已發生深刻變化,很多企業身陷產能過剩的泥潭中難以自拔,導致近幾年企業大面積虧損,行業困境日益深重。 
          在去產能的道路上,作為行業“火車頭”,氮肥產業將何去何從? 
          產能過剩“水太深” 
          產能過剩成為近年來化肥行業的主要頑疾,嚴重制約了行業發展。 
          雖然近兩年行業一直都在去產能,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明顯,以至于2015年氮肥成為所有肥料制造業中效益最差的行業。受到產能嚴重過剩的影響,即便在今年春耕的拉動下尿素價格出現了小幅上漲,市場仍彌漫著悲觀氛圍。這種悲觀的預期依然是對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 
          山東聯盟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孫德亮無奈地告訴記者:“春耕行情雖然略有起色,但這種行情難以持續,畢竟目前氮肥行業的產能過剩,無論是經銷商還是農民都心知肚明,這也將壓力無形間轉給了生產企業。所以去庫存成為企業普遍的難題。” 
          根據氮肥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氮肥需求量為5700萬噸,實際產量達到7100萬噸,過剩近25%。雖然氮肥協會表示,隨著新建產能陸續達產,尿素開工率在2015年5月以后保持較高水平,造成了2015年下半年市場的低迷走勢,也加速了落后產能的淘汰。但從實際的數據來看,淘汰速度還是低于預期。據了解,2015年合成氨退出產能是580萬噸,新增產能238萬噸,凈增產能-342萬噸;尿素新投產390萬噸,產能下降394萬噸,凈產能首次下降。 
          河南晉開集團延化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同宇表示:“氮肥行業一直在說淘汰落后產能,由于2105年上半年氮肥行業整體形勢不錯,所以實際淘汰情況并不理想,不排除部分地區一些小企業在當時看到行情好轉,出現復產情況,這也就導致了2015年下半年至今尿素行情持續低迷,以至于企業經營出現了虧損,行業整體形勢嚴峻。目前除了采用新型煤氣化技術的企業外,盈利的氮肥企業盈利寥寥無幾。” 
          三寧化工副總經理毛國斌同樣表示,產能嚴重過剩影響行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共識,但這幾年下來,似乎淘汰的企業很少,各企業都還活著,但誰也活不好,如果不能有效淘汰落后產能,氮肥價格或將長期低位徘徊。 
          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剛表示,產能過剩導致供需失衡,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從而導致行業利潤率降低,虧損嚴重,難以實現持續健康、良性的市場運行。如果此種情況一直持續,會影響整個行業的進步。他認為,一些“僵尸企業”停產、半停產(開工率≦20%-50%)的尿素產能在300萬噸左右,他們在造成產能過剩的同時,一般都會產生高耗能、高污染等問題,已經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產能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氮肥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尿素的產能年均增長率為5.1%,新建產能3060萬噸,而退出產能不足1300萬噸,過剩1000萬噸以上,近兩年退出產能速度加快,但仍難以化解過剩。 
          去產能,為什么越去越多 
          2015年我國合成氨、尿素退出產能首次超過新增產能,但從2013年到2015年我國尿素需求平衡表可以看出,尿素的工業需求呈現增長趨勢,農業需求卻出現下降。與此同時, 2015年尿素的實際產量出現明顯增長,增幅達到7.7%,所以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另外,雖然淘汰了部分合成氨的落后產能,但尿素的整體產能并沒有明顯下降。這也表明,氮肥行業雖然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但是并沒有真正去產能。 
          氮肥協會在今年的春季市場會上表示,2015年退出的氮肥生產企業達到86家,一時間,行業內紛紛認為氮肥行業已經有86家企業倒閉。對此,氮肥協會做出澄清:退出不等于倒閉,很多企業退出是淘汰了落后的裝置,改為先進的裝置。 
          產能過剩會造成市場低迷,但也有一定積極影響,就是加速了落后產能的退出,使一些大企業不得不進行產能置換。山東聊城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氮肥銷售公司經理李保泉告訴記者:一方面,迫于成本和銷售價格的壓力,企業會加強管理、加強技術改造、加強新技術引進,對整體的資源利用有好處;另一方面,平均生產成本降低之后,國產氮肥將在國際市場上將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現在國內氮肥生產企業使用無煙煤做原料,在國際上屬于生產成本偏高的。如果我們把成本降下來,國內企業就可以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河南晉開集團延化化工有限公司也正在進行產能置換,原有的20萬噸老產能在2017年將逐步被60萬噸新產能替代。楊同宇表示,如果不進行產能置換,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過不了幾年,企業的凈資產都將虧進去。“一方面,老工廠位于城區,從環境、安全角度考慮都必須進行置換;另一方面,由于老工廠工藝相對落后,成本和新工藝相比高200-300元/噸。” 
          李保泉認為,淘汰落后產能、置換新產能,將是行業的發展趨勢。“今年魯西化工將對生產設備進行置換,淘汰50萬噸的老裝置,下半年新廠開始使用新裝置進行生產,維持50萬噸的總產能不變,能源利用率提高,將會降低成本。” 
          產能的置換并沒有在根本上去產能,楊同宇表示,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產能置換是企業的必然選擇。他分析說,目前國內的尿素總產能達到8000萬噸,而利用先進煤氣化的產能不足30%,即便目前的產能淘汰30%-40%,這些新置換的產能依然有競爭優勢。 
          氮肥行業“十三五”規劃要求,大幅提高以非無煙煤為原料的產能比重,采用非無煙煤的合成氨產能占比從目前的27.8%提升至40%左右,采用常壓無煙煤的合成氨產能從目前的45.9%下降到44%,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產能占比從目前的20.9%下降至14%,其余2%以焦爐氣為原料。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也都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 
          去產能必須依靠市場力量 
          在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方面,氮肥協會認為,建立落后產能退出長效機制,嚴格把好環保關、能耗關,凡達不到污染物排放及能耗、水耗限額國家標準的落后產能,堅決依法依規淘汰;對生產經營存在困難較多、產能利用率和銷售利潤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逐步引導主動退出。氮肥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氮肥行業開工率在20%以下的合成氨產能340萬噸,尿素產能300萬噸左右,而這些產能在停產一年后復產的可能性不大。 
          楊同宇表示,目前氮肥行業已經嚴重產能過剩,隨著市場化的推進,氮肥行業的去產能需要加速,一味保護只能拖延解決問題的時間,讓產能積弊更深。但去產能不可能走另一個極端,就是強制關閉企業,即使產能過剩也存在市場需求空間,只是供給嚴重超過了需求,唯有市場能夠識別企業的優劣,通過優勝劣汰逐步緩解產能過剩。“從目前的開工率可以看出,各企業都認為自己在管理和市場方面有一定優勢,即便是虧損也依然維持生產,期待市場能夠好轉,但如果都這樣想的話,行業去產能的速度就會變慢。” 
          劉剛認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已經明顯快于前幾年,但今后的速度增長應該會更加明顯。他告訴記者,淘汰落后產能應該遵循行業的發展規律。氮肥行業產能過剩條件下的殘酷競爭和行業洗牌才剛剛開始,國內一些優秀的氮肥企業要不斷創新轉型,逆勢而為,沖出寒冬。心連心目前也在技術、管理、研發、服務、品牌等方面進行積極轉型創新,積極面對氮肥嚴冬。 
          為何產能過剩會在中國長期存在?從根本上說是政府過度“干預”、扭曲市場的自動調節機制造成的。當初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無一例外都是政府曾經選定大力扶持和補貼的行業;市袠I也是如此,從當初的短缺到現在的嚴重產能過剩也正是政府“干預”的結果。隨著保護政策的逐步退出,氮肥行業的去產能或將加速。 
          去產能,創新發展才是硬道理 
          多年來,氮肥企業大多生產的是傳統單質肥,同質化現象嚴重,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越來越多的尿素僅僅是復合肥的原料,終端市場份額不斷地被復合肥料等取代,這也就造成了氮肥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根據氮肥協會的統計,2015年氮肥行業凈虧損31.3億元,而復混肥行業卻盈利246.7億元,同比增長23.2%。 
          氮肥企業的轉型主要以提高氮肥利用率為目標,大力發展高效環保,且適合大裝置、大規模生產的新型肥料,包括增效肥料、水溶性肥料、硝基類肥料等。按照氮肥協會的規劃目標,到2020年,傳統單質尿素用量由4000萬噸減少到2000萬噸,增加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銨等新型氮肥的用量,提高傳統氮肥利用率10個百分點。到2020年,發展增值尿素1000萬噸,發展尿素硝酸銨溶液800萬噸,發展硝基復合肥1500萬噸。 
          三寧化工2015年的利潤總額達到12億元,位列氮肥企業前茅。毛國斌表示,氮肥企業只有積極轉型應對,才能活下來。“三寧化工作為傳統的氮肥企業,從1970年開始做合成氨到現在已經有46年的發展歷程,也一直走在轉型的路上,2008年開始轉型生產尿素,到2014年為了順應形勢,將企業主導方向定位為硝基肥,目前產能已經達到60萬噸;另外,企業還加大了對水溶肥原料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公司擁有硫酸鉀產能5萬噸、工業一銨產能5萬噸、磷酸二氫鉀產能5萬噸,通過對原材料的研發和控制,可以有效增強市場的競爭力。” 
          李保泉同樣認為,推陳出新是氮肥行業的發展方向,目前魯西化工積極配合國家“2020年化肥零增長”的要求,開發新型肥料,推出新產品,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從產品的形態方面,從單一的尿素發展到尿素硝銨溶液。尿素硝銨溶液作為水溶肥可以滿足滴灌、噴灌的灌溉需求。 
          劉剛告訴記者,創新是氮肥企業面對目前形勢的唯一選擇。心連心目前在5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創新,包括重視科技研發,不斷創新發展;多渠道、多形式、創新品牌推廣;創新產品功能,豐富產品品類;優化資源,立體式營銷;調整管理框架,提升團隊效率等。“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出寒冬,作為國內優秀的氮肥企業之一,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行業創新方面多加探索。我們也愿意為國內氮肥行業健康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氮肥協會也表示應該鼓勵支持企業轉型發展,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對氮肥存量產能采用先進技術進行優化改造、推進新型肥料發展、實施資源綜合利用、促進下游產業發展及構建農化服務體系等項目給予支持,推動氮肥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據了解,目前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聯合開展的“尿素硝酸銨溶液試驗示范推廣及配套技術研發”專項工作已經正式啟動,在8個省、自治區安排了20個小區示范試驗,并進行大田作物實驗,有6家氮肥企業積極參與。另外,經過協會多方面努力,發展尿素硝銨溶液適度替代傳統氮肥的產品結構調整得到了工信部的重視和支持,并將尿素硝酸銨溶液列入2015年工業轉型升級專項項目中,予以資金支持。氮肥協會表示,爭取工業轉型升級資金2016年支持,將綠色增值尿素、高效液體氮肥、硝酸磷肥等產品作為重點方向報送工信部。 
          氮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已經制約了企業的正常運行,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企業只有抓住機遇,積極轉型才能贏得市場,那些守舊或者遲鈍的企業,終將消失在市場的激流與旋渦之中。 
          記者觀察 
          去產能必須堅持發展眼光 
          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作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去產能是推進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環節。氮肥行業在近兩年的運行中飽受嚴重產能過剩的困擾。目前企業已經意識到去產能的重要性:不去產能,企業都活不好。與其如此,還不如“壯士斷腕”,力爭在短期內實現產能的有效減少。 
          在經濟新常態下,不能再走經濟擴張的老路,否則僵尸企業在得到短暫喘息后會造成未來更大程度的產能過剩。一味支持僵尸企業只是拖延了解決問題的時間,讓產能問題積弊更深。就氮肥行業而言,隨著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推出,行業市場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唯有市場能夠識別企業優劣,通過優勝劣汰去化解產能過剩,只有給予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時間和空間,才能讓企業根據實際情況維持生產、開發創新、兼并重組或者破產清算。讓市場的力量去抑制無效供給,創造有效供給,使供給側結構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 
          產業的興衰更替是正常的市場過程,只有縮減舊供給,才能騰出更多的資源投入新供給,從而提高供給體系的有效性。其實氮肥的過剩也是相對而言,傳統的尿素、碳銨等產品過剩,而一些具有附加值的高效產品并不過剩,雖然企業已經意識到轉型發展的重要性,但相對來說,氮肥行業營銷能力不足仍是“短板”,所以企業一方面要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加快產品結構升級,另一方面,還要向復合肥企業學習,加快提升服務的能力。 
          去產能的過程對于企業來說肯定是一次陣痛。目前,現代農業化的規;l展和化肥零增長的實施對化肥行業的發展已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氮肥行業應該意識到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抓住供給側改革的難得機遇,積極爭取產能退出的有利政策,盡快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化解了產能過剩,另一方面也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去產能,不僅僅是做減法,如何“推陳出新”,讓行業在創新轉型中走上理性之路才是去產能的根本目的;去產能,不是要撤退,如何“知難而進”、用發展的眼光思考未來才是根本出路。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