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化肥產業應對土地集約化“大考”
        時間:2010-12-31 14:27:01      閱讀數:

          土地集約化不僅帶來了土地使用效率和農民收入的提高,更大的是帶來了農業經營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市袠I作為糧食豐產穩產的重要支撐,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土地集約化的變革中。今天我們特別請到8位嘉賓,就《化肥產業如何應對土地集約化“大考”》的議題進行探討。

          集約化如何影響農資行業

          張福鎖: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下午的分論壇,與大家一起探討《化肥產業如何應對土地集約化“大考”》這樣的議題,對此我感觸頗深。我們對任何問題,都要以科學的態度進行認真的具體的分析,我們看到,現在由于中國農村不能對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沒有形成規;a,農戶的產出效益很低,農資企業也不好進行指導和開展服務,因此大家都希望土地的生產經營規模能大一點。所以我認為,土地集約化確實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我真誠地希望,通過中國農村的土地集約化經營,擴大農戶個體種植規模,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保證農民增收,同時為我們的農資企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今天上午我談到,美國農業很現代化,農民經營的土地面積很大,而且有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大的趨勢,因為不集中農民就無法生存,幾千畝的農場主也很難生存,必須靠國家的大量補貼,因為他們的產品要進入國際市場。歐洲農業實行的也是規;洜I,面積也有幾百畝,而且各國的補貼也非常多。

          上個世紀90年代,農業部要搞生態農業,當時內部發生了很大的爭論。一方認為,生態農業是發展方向,應該搞,不然污染、質量等問題無法解決;另一方認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是第一位的,不應該搞,中國人多地少,這樣搞大家會餓肚子。

          但是,為什么其他國家可以搞生態農業呢?比如奧地利,生態農業已成為奧地利農業發展的主體。通過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奧地利政府的糧食收購價很低,農民在糧食產出上根本賺不到錢。但奧地利為什么把生態農業搞成了?原來奧地利政府有兩筆錢補貼給種田的農民,如果農田種植了糧食保持了綠色,國家和政府不但給農業生產方面的園丁補貼,而且給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綠色旅游補貼。如果按這個算法,中國農民只拿到了應拿的20%的錢。

          我們國家80%以上的農戶,一般一家只有幾畝地。面對這樣一家一戶、土地極其分散的現實,我們如何搞土地集約化、規;洜I?我認為,通過農民合作組織的方式可以幫助農民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洜I。例如,河北曲周縣一個村有163畝地,共72塊,分屬于59戶農民。我們通過農民合作組織的方式、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一點一點地把土地集中起來,推廣良種良法,統一進行耕作,實現了高產、高效的“雙高”目標,使農戶嘗到了甜頭,土地連片、集中的規模也逐漸大起來。

          但是,中國農村的土地集約化經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農民祖祖輩輩種地,對土地有感情,尤其是歲數比較大的農民,對土地依賴思想較重,土地流轉還是有很大的困難,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必須在農民自覺自愿的基礎上開展。另外,不能依靠外來資本把土地往一塊集中。外來資本進入農村,把土地集中起來,集中了100個農民的地,但雇傭的農民只有2個人,多余的農民干嗎去?如果農民沒了地種,又找不到其他出路,那是要造反的!

          劉守英:

          不要簡單地把未來整個農村的經營等同于規模經營,土地流轉和小規模經營、規模經營是不能混淆的。2008年,國家出臺了新土地政策,國家的政策在土地流轉上有20年的時間是保持穩定的,是要有原則地進行流轉。

          土地流轉要以農戶為主體,要遵循自愿、依法和有償的原則,轉不轉由農戶自己決定。土地流轉的地租要完全歸農戶所有,不能由村、鎮政府代管。從政策和法律角度講,寄希望于依靠土地流轉來實現農業規;,基本導向是保護小農基礎上的土地流轉。

          農村勞經規模的擴大,是一種趨勢,從2000年起,農村勞動力增長呈負值,未來30年時期,整個農村還將有1.8億農民,F在的勞經規模是6畝多每人,隨著勞動力的轉移,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是60%~70%,勞經規模也就是每人12畝左右的水平,擴大的趨勢是有限的,是適度規模,僅相當于目前日本土地規模的水平。

          在中國目前沒有找到集體所有制的情況下,土地承包制還要保持下去,地權將處于長期分散、小規模持有的狀態,并保持地權高度分散、超小規模生產經營的格局。未來是適度有所擴大,目前是人均2畝多地,30年后可能達到3畝多地。

          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或土地流轉)的出路可能是:超小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因為超小農戶與大規模農業機械耕作無法匹配,企業與超小規模的眾多農戶之間又無法直接合作,所以他們之間還需要一個中間環節來牽線搭橋,這個能夠把企業與超小農戶連接起來的組織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社。

          10多年來,農業機械替代農業勞動力作業的成果已經非?捎^,農機經營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轉移作業,農資企業能否找到以整個綜合集約與超小農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方式?

          集約化帶來什么機會

          解永軍:

          在即將跨入“十二五”之際,《農資導報》舉辦“土地集約化背景下的農資產業變革”論壇,這對于我們農資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了解國家政策、掌握更多的信息、學到更多的東西的好機會。

          我認為,在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實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把農業耕地直接承包到了農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8億農民的種田積極性和全國人民吃飽飯的問題。這是歷史的需要,F在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30多年的時間,全國人民吃飽飯的問題早已解決,當務之急是全面“奔小康”的建設問題,而其中的難點就是解決廣大農民“奔小康”的問題。所以,這幾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土地流轉等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一系列政策。

          現在實行土地集約化,順應了中國農業技術進步的需要,有利于中國農業科技的提高,有利于中國農業實現機械化、現代化,有利于提高中國廣大農民的種植效益,有利于提高中國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并早日“奔小康”。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家在這個時候提出土地流轉,提得好,提得及時,不然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土地流轉現在在農村已經開始搞起來了,有的是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把土地集中起來,進行集約化經營;有的是出外打工的農民把土地租給沒出外打工的農民,開展土地資源集約化經營;有的把土地承包給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統一進行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現在農場也開始出現了,有幾千畝的規模。

          我們今年在多個省區搞了糧王大賽,就是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種糧大戶一起合作,大力推廣良種、良肥、良法,為他們提供施肥服務,推廣新產品。效果都不錯,我們的試驗示范推廣到目標縣的每個村里。我們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形成了良性的互動。

          藍森古:

          土地集約化能給化肥企業帶來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

          我認為,土地集約化給化肥企業帶來的機遇有兩個:一個是能使供需直接見面。如果化肥生產企業成本每噸在2000元(15-15-15),正常利潤應該在 5%~15%,賣到農戶手里在2100至2300元是比較合理的。但是,目前賣到農戶手里的已經達到了3000多元、4000多元,利潤達到了 50%~100%,有的甚至更多。這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也太厲害了,所以說中間環節過多是大問題。如果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化肥生產企業就能與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見面,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和流轉成本,化肥價格就會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化肥企業也愿意這樣。這樣生產和使用環節都將受益。

          另一個是能帶來公平競爭的環境,F在市場不透明,假冒偽劣橫行。整個化肥行業遭遇了太多的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競爭環境十分惡劣。而且對這些假冒偽劣產品的控制也很不利,導致坑農害農的事件屢有發生。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化肥生產企業可以與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合作,簽訂長期合作合同,用法律的手段規范經營行為。這樣就減少了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的可能性,有助于規范和凈化市場。

          我認為,土地集約化給化肥企業帶來的挑戰也有兩個:一個是成本方面的挑戰,一個是技術方面的挑戰。

          成本方面面臨的挑戰:如果我是農場主,我的種植規模大,我需要的化肥量就很大,這樣我就有了議價權,我就會要求化肥價格便宜些。因此,化肥生產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必須要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上狠下功夫,力爭把產品成本降到最低。如果沒有辦法把生產成本降下來,那么這樣的企業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技術方面面臨的挑戰:化肥利用率低,等于化肥價格更高了,生產一噸化肥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如果解決不了利用率的問題,浪費與污染太可怕了。因此化肥生產企業必須要想辦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要在技術創新上狠下功夫,不斷推進技術進步,并生產出更多、更好、更高效的產品,做到技術領先、產品領先,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牢牢地站穩腳跟。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后,對于有消費能力的大農場主與合作社來說,對化肥產品的鑒別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因此他們也會選擇技術含量更高、價值更大、效果更好的化肥產品。

          為了順應土地集約化的需要,我們雙贏集團與中國農科院合作成立了生態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明確提出了“發展生態肥料,促進生態農業,共享生態食品”的發展理念。這些年,隨著化肥產業的迅猛發展,雖然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卻忽視了“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這個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將會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而現在這個問題卻讓人越來越擔憂,化肥、農藥的不合理施用帶來的農產品污染問題非常嚴重,對土地帶來的損害越來越大,目前有些蔬菜大棚因為肥害已經種不出農產品了,某些在全國知名的大牌蘋果從種到收要打十幾遍農藥,這種現狀讓很多人的健康受到無形的傷害。因此,開發無污染、低能耗、高技術的生態肥料,倡導科學施肥迫在眉睫。

          我們與中國農科院資劃所攜手成立生態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是希望能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從傳統的基礎肥料生產轉向無污染、低能耗、高技術的生態肥料領域,致力于生態肥料、生態農業、生態食品的研發、生產和推廣,讓農民豐收致富,讓國民身體健康,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企業。我們雙贏集團與中國農科院依據植物營養學和科學施肥理論研制的雙贏生態肥,內含“雙贏生態調控因子”(含植物益生菌、中微量元素和活性有機物質)。該肥料在傳統肥料的工藝基礎上,采用低溫成膜及插層技術,嫁接植物益生菌,螯合中微量元素,添加活性有機物質,能夠分解和轉化土壤和空氣中作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必要養分,活化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提高利用效率,減少肥料中有害物質的殘留量,全面修復土壤,從食物鏈源頭控制污染,促進生態環保、食品安全,保護人類健康。

          目前我們雙贏集團正著手在北京、福建、重慶建立生態示范園,以加快成果轉化。我們對生態園的管理目標就是不打農藥,營養均衡,建成一個生態農業的樣板工程,從而在全國推廣開來。

          馮廣祥:

          土地集約化經營是好事,也是農業發展方向,符合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

          中國農民,東北、內蒙古靠種地致富是可能的。但中原地區,僅靠人均一兩畝的土地,農民無法致富。小規模種植模式只能吃飯,不能致富。內地農村,春季作物非常明顯,各個小地塊,種什么的都有,沒辦法推廣好的技術與農資,必須開展集約化經營。

          但目前進行土地流轉、實行集約化經營很難。一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農民始終把土地視為命根子,認為這是保命的,他們不肯把自己的土地拿出來交給別人種,土地流轉的難度很大。二是更大的阻礙在于政府給農業的扶助太少。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業大縣就是財政窮縣。同時農產品價格又壓得很低,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在土地集約化經營上,目前北京市通州區出現了兩種模式:一種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種是農業種植大戶。例如,通州有櫻桃合作社,統一供種、施肥、收購。

          現在肥料終端市場很亂,搞肥料銷售的多數是“夫妻店”,他們以利潤最大化為追求目標,所以出現了真貨賣不過假貨的怪現象。因此,我們這兩年在北京逐漸嘗試取消與終端經銷商的合作,直接面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種植大戶,以確保把好的肥料產品送到農民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種植大戶不買最便宜的產品,而是買最合適的產品,需求量也比較大。因此,下一步區域經銷商應該有發展,“夫妻店”有可能被淘汰。

          我認為,應對土地集約化的到來主要有兩點:一要實實在在地做服務。我們澳佳肥業在目標市場合理布局,通過試驗、示范,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并且有了很大的起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在國內主要農村,都做了自己產品的試驗,有了不同地區的試驗結果,我們再去推廣,就有了很好的效果。二要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科技內涵。例如,我們與中國農科院聯合開發的“澳佳一次肥”,對氮、磷、鉀全部進行了特殊處理,而且添加了多種對農作物有益的中微量元素、腐殖酸等,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持續時間長,具有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省時、省工、高效、環保等優點,受到用戶的普遍肯定。

          專家點評(張福鎖):

          企業家講得好,企業家比我們這些專家聰明。

          綜合企業家的發言,大致可以歸納出這樣兩點:一個是目前肥料終端市場比較混亂,產品價差不合理;另一個就是肥料生產的盲目性還很大。

          可以這么說,你賣的產品是不是有用的,是不是所用地塊需要的,如果不是,那你這個企業就是不負責任。目前市場上有97%的復合肥產品并不適合農業生產需要,只有3%才是合適的。希望企業認真研究農業的實際需要,生產更合適的產品。要利用農業部2500個縣測土配方施肥的成果,企業應從這里找機會,生產出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

          化肥企業如何應對

          李廣福:

          近幾年來,新洋豐一直在跟蹤、了解農村土地集約化的信息。

          通過跟蹤了解,我們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思路:第一,為了適應變化,我們今年在做“十二五”規劃時,提出企業要在行業地位領先、競爭優勢明顯、企業特色鮮明、社會尊重、員工自豪。第二,新洋豐與中國農大合作,成立了新產品、技術研發中心,以生產更適應農業需要的產品。在中國磷復肥行業,新洋豐可以說是一個大企業,但還不能說是一個很強的企業。我們建立研發中心的目的,就是要推進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解決企業“大而強”問題。第三,在創新營銷模式、深化網絡服務上進行探討,建立直銷模式。在這方面,我們在目標市場設立了“洋豐鎮”、“洋豐村”,讓產品直接與用戶見面。同時加強與地方農技部門的合作,推廣合理施肥、科學種田技術。第四,搞好農化服務,讓服務上檔次,達到精細化、規范化、人本化、高效化的要求。

          化肥生產企業如何應對?

          劉曉霞:

          從2003年開始,我們公司在跟蹤農村土地流轉問題,F在南方土地撂荒很嚴重,都長了很高的草,土地流轉已是大勢所趨。

          一要打通上游產業鏈。土地流轉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對產品質量、功能、價格等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打通上游產業鏈,企業就無法獲得優質的原材料來保證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以滿足用戶的需要。同時,企業還要在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上做文章,研發符合中國農情的新產品。比如,中國不但用于磷復肥生產的礦產資源短缺,而且用于農業生產的水資源更短缺,那么發展節水農業就成了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而開發適合灌溉施肥的肥料新品種,實現“水肥一體化”,也就成了化肥生產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要打通下游服務鏈。過去,我們所面對的服務對象是一家一戶的農民,土地流轉后,我們的消費群體變了,我們的服務對象也隨之改變,我們面對的將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場主、種植大戶,因此我們的服務手段也要加以轉變。第一,要搞好農化服務,做到及時、有效。例如,四川雙流有一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有一天上午,綠色的蔬菜突然變紅了,合作社的人找到一個經銷商,經過經銷商的現場考察,發現是肉眼看不見的紅蜘蛛,只用很少的幾瓶農藥就治住了。但如果這種農化服務不及時、有效,就會給農戶造成巨大的損失。第二,要做好物流服務。例如,成都有個3萬畝的西瓜專業合作社,底肥要什么,要在什么時間把貨送到,他們的要求都很細。需求量大、目標地多、時間緊迫,如果企業的物流能力有限,很難在短時間內組織大量的貨并送到指定地點。第三,要提供金融服務。一般情況下,專業合作社先付25%,然后再付余款,這就需要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務。第四,要提供信息服務。當前需要種什么?市場銷售情況怎么樣?企業需要為合作社、種植大戶提供各種種植信息、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

          高永新:

          雙聯公司和大家一樣,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土地集約化的發展進程。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耕地一家一戶分散式經營,管理粗放,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新品種、新技術難推廣,大型農機具也派不上用場,測土配方施肥更是受到限制,農化服務真正推廣起來很難,農民種糧成本高、收益低,種糧積極性逐年下降,這也成為制約農資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土地集約化,打破了這種落后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形成了新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土地規;,對于農資產業升級就有了廣闊的空間。

          雙聯公司為了適應土地集約化的要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集思廣益,積極尋找應對良策。大家都知道,農民視土地為自己的命根子,要想讓農民真正理解并欣然接受土地集約化,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更需要我們農資企業去幫助他們轉變觀念。要想幫助農民認識和推動土地集約化,改變農業的經營模式,為農民做好服務,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我們開始嘗試 “雙聯村”的建設,經過幾年的實際操作,目前已有了顯著成效,這確實也是我們應對土地集約化的一個策略。

          我們設定“雙聯村”的標準是年銷量在50噸以上的村莊,并形成以“雙聯村”為中心,以點帶面,“中間造勢、周邊增量”的市場效應。根據每個公司市場區域,在每個人員負責的市場至少要有一名核心經銷商,打造雙聯樣板市場。這樣,可以對整個村莊耕地建立測土檔案,生產專用配方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讓用戶真正達到節本增效。對于符合“雙聯村”標準的村莊,我們首先是邀請村莊的種植大戶作為代表到我公司進行參觀考察,邀請農科院的專家教授進行農技知識培訓,然后是公司組織專門的農化服務隊常年奔波在外,定期到田間地頭進行測土,根據測定土壤數據聘請專家審核,推薦適宜的肥料配方,進行生產,同時按照作物生長期邀請專家教授定期到當地舉辦農技知識講座,及時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真正做到幫助農民科學施肥、科學管理。

          今年我們的建設目標是:建設“雙聯村”500個、千噸縣50個、萬噸市10個,至今建設成效顯著,已經超額完成年初目標計劃,更是實現了銷量增長46.7%的佳績。2011年我們將繼續加強“雙聯村”建設,實現對農民的貼身服務,開展農化講座及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我們通過“雙聯村”建設,規范了農民的施肥管理,使同一區域土壤的地力基礎趨于一體化,這樣能夠簡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施,利于企業的生產銷售,利于土地集約化的長遠發展。

          專家點評(劉守英):

          聽了企業家的發言,既受到了啟發,又感到欣慰,收獲很大。

          第一,它使我看到了希望。未來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銜接,可以把農資企業生產的好產品直接送到農戶手中,減少中間環節的盤剝,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由此看來,我提出的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或土地流轉)出路可能是“超小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還是可行的。

          第二,它使我看到農資企業在應對土地集約化帶來的農業發展變化上都有了一些準備。企業在應對已經發生的農業變化上是積極主動的,而且收到了成效。

          但是我想說,未來的農業變化對農資企業的挑戰性極大,所以農資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研究農村未來會怎么樣?以農戶為基礎,會有新的經濟鏈條與經營業態出現,農資企業要關注大的農業政策的走向,也要關注農村底層農民的生產、經營形式的變化。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