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玉米政策大變:五年內減掉5000萬畝以上 涉及13個省區!
        時間:2015-11-13 12:47:54      閱讀數:

          說起最近國內的主糧價格,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跌跌跌!多年穩居中國糧食產量首位的玉米,更是在臨儲政策實施七年來,頭一次遇到了價格往下掉。有記者近日在黑龍江部分糧區了解到,許多玉米種植戶觀望惜售,玉米收購顯得十分冷清。

         

          農民的收益少了,國家儲糧的日子也不好過。由于國內的玉米階段性供大與求,部分主產區出現了“收不了、儲不下、銷不掉、財政補不起”的局面。怎么辦?只有一個法子——調調調!

         

          近日,農業部正式出臺《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五年內減少種植面積5000萬畝以上。一看到要“減”,大家紛紛議論起來:為什么這些地區要少種?不種玉米了,農民該怎么辦?改種,到底是農民的“危”還是“機”?下面就給您詳細說說。哪些地方要減少?

         

          “鐮刀彎”地區,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常年玉米種植面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個提法比較形象化,在地形版圖中,它們呈現由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的鐮刀彎狀分布,是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

         

          咱們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從傳統的玉米種植區劃分來看,涉及北方春玉米區、黃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區、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西北內陸玉米區等幾大主產區。

         

          從省區分布來看,主要包括以下13個:

         

          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

         

          那么,這些省區的玉米種植戶要注意了:

         

          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億畝,比目前減少5000萬畝以上。也就是說,這片區域里三分之一的玉米地要改種了。為什么這么多地方要改種?

         

          別看涉及的地區面積大,它們都屬于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和畜牧業發展優勢區,生態環境脆弱。在這些地方,玉米發展過快,產量低而不穩,影響了種植效益和農民的收入。

         

          做出“調整”的選擇,還與中國的糧食供求形勢有關,F在,咱們國家的玉米供大于求、庫存大幅增加,下調了玉米收購價,也導致了種植效益降低。要是再不調整,大家只能一起“一條路走到黑”,更別提發家致富了。所以,必須對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進行優化,用相應的土地去干最適合的事。

         

          種植戶

         

          這么多地方要減少種植,是不是意味著咱國家要全面“減糧”了?

         

          在政策出臺后,許多人都有上面這樣的疑問,甚至一些文章里也用“農業部要減糧”做標題,但真實情況是——

         

          農業部表示:推進“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主要是適當調整減少“非優勢區”;對優勢核心產區,不僅不調,還要加強產能建設,保障谷物基本自給。

         

          對玉米問題,要科學地分析、理性地判斷,充分認識玉米在糧食連年增產中的重要貢獻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不種玉米,種什么?

         

          綜合考慮自然生態條件、農業結構現狀、生產發展水平和可行性等因素,農業部為不同地區的農民提供了不同的調整思路。

         

          一、東北冷涼區

         

          包括: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第四、五積溫帶以及吉林東部山區 (到2020年,調減籽粒玉米1000萬畝以上。)

         

          區域特點:該區位于高緯度、高寒地區,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無霜期僅有90多天,晝夜氣溫變化較大,農作物生產容易遭受低溫冷害、早霜等災害的影響。由于多年玉米連作,造成土壤板結、除草劑殘留藥害嚴重,影響單產提高和品質提升。

         

          主攻方向

         

          把越區種植的玉米退出去,擴大糧豆輪作和“糧改飼”規模。

         

          具體措施:1.結合區內畜牧業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青貯玉米,擴大飼料油菜種植,發展苜蓿等牧草生產,滿足畜牧業發展對優質飼料的需求。

         

          2.發揮東北地區種植大豆的傳統優勢,恢復“糧豆輪作”的種植模式。

         

          3.發展優質強筋春小麥,建立硬紅春小麥生產基地。

         

          二、北方農牧交錯區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北、陜西、甘肅 (力爭到2020年,調減籽粒玉米3000萬畝以上。)

         

          區域特點:該區是連接農業種植區和草原生態區的過渡地帶,土地資源豐富,光熱條件好,但水資源緊缺,土壤退化沙化,是我國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繁、災情嚴重的地區。

         

          主攻方向

         

          東北四省區:結合畜牧業發展需求和大豆、花生、雜糧雜豆傳統種植優勢,以發展青貯玉米和糧豆輪作、花生、雜糧生產為主,同時積極發展飼草種植和飼料油菜。

         

          冀北、晉北和內蒙古中部:以發展耐旱型雜糧雜豆、馬鈴薯、經濟林果為主;

         

          陜甘農牧交錯區:以發展雜糧雜豆為主,因地制宜發展飼料油菜;

         

          在生態脆弱區,積極發展耐鹽耐旱的沙生植物等。

         

          三、西北風沙干旱區

         

          包括: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 (力爭到2020年,調減籽粒玉米500萬畝。)

         

          區域特點:該區地處西北內陸,位于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白于山和大青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屬于干旱荒漠氣候,干旱少雨,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但水資源緊缺,綠洲沙化、鹽堿化嚴重,牧區草原退化,農業生態系統脆弱。

         

          主攻方向

         

          充分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措施。

         

          具體措施:

         

          河西走廊灌溉條件較好的地區:發展玉米等制種產業;

         

          寧夏、內蒙古河套灌區:逐步調減高耗水的玉米種植,發展胡麻、油葵、飼料油菜等低耗水作物;

         

          新疆:發展青貯玉米和苜蓿生產,滿足畜牧業發展對優質飼料的需求。

         

          在生態脆弱區,積極發展耐鹽耐旱的飼油兼用油莎豆等沙生植物。

         

          四、太行山沿線區

         

          包括:山西東部和河北西部山區 (力爭到2020年,調減籽粒玉米200萬畝)

         

          區域特點:該區位于五臺山以南、伏牛山以北。氣候溫涼,海拔在8001000米。以旱作農業為主,土層淺薄,水土流失嚴重。農業基礎條件差,灌溉設施不足,春旱伏旱發生頻繁,玉米產量低而不穩。

         

          主攻方向

         

          大力發展耐旱的雜糧雜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貯玉米。

         

          發展溝域經濟,促進板栗、核桃、山楂、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服務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五、西南石漠化區

         

          包括:廣西、云南、貴州 (力爭到2020年,調減籽粒玉米500萬畝。)

         

          區域特點:該區位于橫斷山脈以東、大瑤山以西,以云貴高原為主體,水熱條件較好,80%以上土地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勢起伏大,農業立體性強。但光照條件較差,春旱、伏旱和秋旱常有發生;地形復雜,不利于農業規;洜I和機械化生產;巖溶發育廣,石漠化嚴重,農業生態系統脆弱。

         

          主攻方向

         

          調減山坡地和缺少灌溉保障地區的玉米種植,積極發展雜糧雜豆、茶葉、核桃、油茶、中藥材等;

         

          改良草山草坡,發展飼用麻、飼用桑、飼油兼用油莎豆和人工草地,支撐本地草食畜牧業發展。

         

          如果改種了,怎么保證收益?

         

          要改種,冒風險最大的就是種糧農民。大家心里肯定會琢磨:種其它作物會不會讓自己的收益比以前好?調整后能不能讓自己的日子富裕起來?小編想說的是,這次調整,對于國家來說是整體布局的重新平衡,對于農民來說,則是又一次的轉型機會。

         

          相信您也可以感覺到,文件提出重點發展的青貯玉米、優質飼草、雜糧雜豆、春小麥、經濟林果和生態功能型植物等等,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表現,前景不錯;而“糧改飼”“糧豆輪作”等思路,也是近兩年國家曾經多次提出支持的。

         

          除了替代作物的選擇,農業部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支持或建議,您先了解一下,比如:

         

          1. 抓住優勢,避免同質競爭:優先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作物或產業,把玉米結構調整與培育區域特色農產品密切結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和競爭優勢。

         

          2.推進產業融合:根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和生產優先序,以銷定產、以養定種,打造全產業鏈。積極發展產前產后服務業,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3. 面向市場看生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多元化、優質化的市場需求,通過規劃指導、信息引導、政策扶持,合理安排作物品種結構。

         

          4.國家將確保國內玉米產業安全:農業部將用好用足國際農產品貿易規則,建立健全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玉米生產持續發展的貿易管理機制。

         

          當然,無論如何調整,主動權還是在于農民自己!吨笇б庖姟诽岢觯“要尊重農民意愿和經營自主權,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但從政策的傾向來看,“調整”是大勢所趨。

         

          對“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結構進行調整,農業部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調研和考慮,在今年八月對政協提案的答復中,就曾透露過正在編制相應的指導意見,并召開落實玉米結構調整的推進會。在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當下,“堅守”固然頑強,“調整”更具魄力。進一步優化玉米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也是提升農業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與其在糧價暴跌的呼聲中痛心迷茫,不如同心協力積極地探索出路與機會。您覺得呢?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并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

         

        來源:央廣網—中國鄉村之聲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