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時間:2014-09-16 09:07:45      閱讀數:

        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嘉農經〔2014106


        各縣(市、區)農業經濟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浙委〔2012118號)和《浙江省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意見》(浙政辦發〔201454號)文件精神,徹底改變目前農業生產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增長方式,向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利用的增長方式轉變,有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快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嘉興是一個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農業大市,近幾年來,各地按照生態、優質、高效都市型農業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進行農作制度創新,推廣農牧結合、漁牧結合、漁農結合等新型種養模式,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農業產業布局不合理,生產主體小生產技能單一,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不健全,上下游產業聯系不緊密,資源利用率產出率低,特別是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期利益,掠奪性開發農業資源,使農業增長的潛力逼近極限,資源環境壓力已成為我市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如果資源環境瓶頸約束長期得不到有效緩解,農業生態狀況長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一方面農業產業難于轉型升級,甚至會遭受毀滅性打擊;另一方面農業現代化難于實施,美麗鄉村難于建設,農民增收難于實現,F代生態循環農業是以生態、循環、優質、高效、持續為主要特征的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方向,是我市農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明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總體要求和目標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按照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依法管理、示范帶動,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農作模式集成創新的載體,以先進技術和設施裝備為手段,以環境影響評價為標準,以統籌農業發展規劃、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循環農業產業為著力點,推進生產技術、裝備技術、環境技術等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技術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建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基本構成產業布局生態優化、資源利用循環高效、生產清潔產品優質,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現代生態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一)推進資源高效利用。按照資源低消耗高效利用的要求,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加快農作模式集成和創新,推廣環境友好型種養品種和模式,推廣節水節地節能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F代農業綜合園區、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等全面推廣節水節地節能技術,“萬元千斤”糧經輪作面積40萬畝,稻田養魚4.3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1%以上。

        (二)推進全程清潔生產。按照源頭控制減量化的要求,優化農產品生產技術工藝路徑,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推進清潔生產、綠色防治和節能減排技術廣泛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80%、50%以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普及率達85%以上,商品有機肥使用量增加30%以上,集約化水產養殖排放尾水處理率達60%以上。

        (三)推進廢棄物循環利用。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有序推進農業生產資源的再利用、再循環,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模式廣泛應用,組織落實農牧結合消納用地,農作物秸稈、規模畜禽養殖排泄物、“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0%、97%、95%以上,初步構建起主體小循環、區域中循環、縣域大循環體系。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優質農產品產量。全市農業標準化實施率達到60%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主要農產品中“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比例達到50%。

        三、強化規劃引領,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

        (一)統籌農業發展規劃。各縣(市、區)要按照循環經濟理論,突出農業經濟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相互協調發展,立足縣域統籌規劃,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和產業特點,結合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業“兩區”建設、墾造耕地項目以及耕地面積和區劃布局、土地利用功能分區,做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強化環境保護機制建設。劃定農產品主產區,建設提升基本農田保護區,加快生豬產業減量提質,加快農業“兩區”產業鏈接和循環建設,切實保護和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切實保護和發揮農業生態功能。

        (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重視農業產業整體性特征,優化調整種植業、養殖業及其產業內部結構,形成產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物質多級循環的產業結構。穩定保護糧食生產,合理規劃適度規模養殖用地,科學確定養殖種類、規模和總量,加快推進農牧結合試點,將畜禽排泄物就地用于改良土壤,促進種植業與畜牧業科學配套。根據區域漁業生態環境和資源狀況,優化水產養殖區域布局。

        (三)構建農業循環體系。加快農業生態循環產業的培育,加快推進農業各產業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相互連接。鼓勵農業生產主體,通過種養配套生產、農作模式創新、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途徑,實現主體小循環。通過農牧對接、沼液利用、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等節點建設,構建種養平衡、產業融合、物質循環格局,實現區域中循環。以縣域為單位,統籌布局農業產業和沼氣工程、沼液配送、有機肥加工、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等配套服務設施,整體構建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體系,實現縣域大循環。

        四、強化資源節約,推進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一)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大力推廣噴滴灌、水肥一體化、雨水中水回用、自動喂水喂料、濕簾降溫等節水節能設施和技術。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加快推進農村沼氣集中供氣模式,不斷提高農村清潔能源利用水平。推廣應用低耗高效的新型農機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引導科研單位、生產企業加強技術攻關,研制生產節能環保農機產品和農業設施。

        (二)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扎實推進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預測預報和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加快推廣配方肥、緩控釋肥、節氮型高效氮肥等高效環保型新型肥料,加快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低風險農(獸、漁)藥和病蟲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減少肥料過量投入,減少農(獸、漁)藥盲目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減少對環境污染。

        (三)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強化資源循環利用,落實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加快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推進畜(禽)糞有機肥生產使用,落實沼液消納地,探索沼液深度處理技術。強化屬地管理、聯防聯控責任,加快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能源化、基質化、飼料化利用。探索廢棄農藥和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理機制,引導和鼓勵農業生產者及時回收廢棄農膜。

        (四)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為重點,進一步健全農業標準體系。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對農民應用標準化技術的指導,擴大標準化技術應用面,促進農產品“按標生產、按標上市、按標流通”。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鼓勵創建農產品品牌。

        五、強化生物功能,促進種養業融合發展

        (一)大力推進循環利用。根據農業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立足當地資源環境、產業基礎和種養習慣等實際,充分利用農業生物的特性,對土地、物種、時空進行科學配置,大力推廣種養結合、糧經結合、農機農藝結合以及農作物間作、套作、輪作等新型農作制度,著力構建功能互補、能量循環、高效生態生產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功能,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觀賞漁業等產業,延伸農業產業鏈。

        (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各地要以提高林果地綜合產出率和效益為核心,按照“生態優先、高矮結合、產業融合”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林果地資源和生態片林空間,推廣成熟的新型林下經營模式,發展林花、林禽、林苗、林藥等復合經營模式,培育發展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科學利用林果景觀,發展觀光度假、休閑體驗、生態養生等林果旅游產業,拓展林下經濟產業鏈,提高林果綜合效益。

        (三)大力發展生態漁業。注重不同水產品種、水產和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積極推廣稻魚共生的新型種養模式,實現“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大力倡導潔水漁業,探索“美麗鄉村”河道增殖放流、水生植物浮島等漁業潔水技術,建設“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區,加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水生態環境修復力度。推廣應用漁業生態高效養殖和節能減排技術,引進、研發適合濕地農業發展的新品種、新技術,提高漁業生產水平。

        六、強化生態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平原綠化建設。加快推進平原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加強沿江、沿河、沿路(公路、鐵路)以及河路接點、互通樞紐綠化建設,著力構建完善的平原森林生態系統,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完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大力發展喬木樹種、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和彩葉樹種,營造生態片林,提升生態功能。積極發展碳匯林業,探索碳匯市場機制。

        (二)加強農業資源保護。依法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加強高標準基本農田以及濕地、水域、灘涂等保護,加大地方動植物品種資源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嚴防農業外來生物入侵和生物災害發生,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加強耕地質量定位監測點建設和動態管理,逐步擴大監測內容和范圍。加強伏季休漁管理,有效控制和壓減近海捕撈強度。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區建設,加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提高水生態環境修復能力。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通過能量交換、廢棄物轉換、循環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加快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以及加工業之間的生態農業產業鏈構建?茖W評估農業生產及投入品對土壤、水、大氣環境的影響,科學評估農業生產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組織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數據庫,實施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技術,改善農業自然生態條件。依法規范化肥、農藥、獸(漁)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非法制售和使用違禁藥物的行為,依法打擊亂砍濫伐樹木和涉漁違規生產經營活動。

        七、強化循環優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大力扶持農業循環產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運行、農作物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等用電執行農業用電政策。沼氣發電上網收購價執行省定光伏發電上網收購價格,探索對自用沼氣發電、沼氣加溫的農業經營主體和使用生物質燃料等清潔能源代替煤炭進行加熱的農業經營主體的補貼機制。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制取沼氣或對其進行提純的產業,依法享受新能源優惠政策。探索建立沼氣用氣補貼制度。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對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新型種養模式、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商品有機肥、高效環保型肥料和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農牧對接管網、沼氣工程、沼液儲運配送、農業廢棄物加工處理等生態循環農業節點工程建設,以及畜糞、秸稈、農藥包裝收貯運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環節,加快建立健全農業生態循環體系。

        (三)支持循環示范創建。鼓勵有條件的生產主體和鄉鎮村建設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主體),結合農業“兩區”建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生態循環建設。對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示范主體在安排相關項目時給予傾斜支持,對建成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主體)給予政策性獎補。

         

        嘉興市農業經濟局

        201499

            (此件公開)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