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認真研究解決設施農用地問題
        時間:2013-06-26 10:05:53      閱讀數:

            解決設施農用地問題,要在嚴格落實相關文件精神的前提下,開拓思路、多想辦法。

            農業生產設施和附屬設施的用地很難解決,成為在山東調研期間反映較多的問題,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反響強烈。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糧棉種植示范基地6000余畝,帶動發展訂單玉米3萬畝,亟需解決設施用地難題。武城常年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縣內沒有投入運營糧食烘干業務的烘干機,農民干燥糧食的主要方法是場地日曬,隨著合作社訂單種植規模擴大,傳統方法的弊端日益顯現。為此,合作社2012年投入30多萬元從沈陽購進一個糧食烘干塔,在辦公用房后面建了烘干場地、倉庫和硬化曬場,共占地5畝,烘干塔和場地已建好,而倉庫尚未封頂,被縣國土局叫停了,因為這塊地在國土局規劃里是基本農田。目前鄉政府正與國土局協調此事,希望能通過與一個當地廢棄小學的復墾掛鉤來解決。當地干部介紹,以前縣里為了爭取建設用地指標和耕地占補平衡,經常修改土地利用規劃,“土地一修編,基本農田就上山”,把農村房前屋后地、一般耕地、村莊廢棄地都調整為基本農田,現在只要建農業生產設施必然會占用基本農田,難題很大。

            松江家庭農場的糧食烘干問題由政府解決,烘干設備全部由區財政統一投入,糧食部門以鎮為單位配備烘干設備(設在糧庫),糧食種植家庭農場可預約烘干時間,然后確定收獲時間,收獲由農機合作社負責,糧食購銷部門或糧食加工企業上門收購后直接拉去烘干,家庭農場不需要處理糧食收獲后的事宜。對于種養結合家庭農場,區政府出臺文件允許一定土地用于建設工作用房和豬舍,實行標準化建設,全部由區財政投入,實行農用設施專用。我們在李春風的家庭農場看到,占地3畝的工作用房和豬舍干凈整齊,據介紹政府投入了80萬元。機農一體的家庭農場一般有4臺農機,這些農場組成農機合作社,區政府專門規劃土地用于建設機庫棚,實現合作社農機集中存放。目前,全區已成立30家農機合作社,農機服務實現家庭農場全覆蓋。

            設施農用地問題并非無解。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文件《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55號)明確,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直接用于或者服務于農業生產,按農用地管理。解決設施農用地問題,要在嚴格落實相關文件精神的前提下,開拓思路、多想辦法:

            一是有效利用一般耕地和非耕地;

            二是提高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效率,通過村莊規劃和整治,堅持“農民地、農民用”原則,利用村莊內閑置地、節約的建設用地或復墾的土地,建設農機庫、倉儲設施等;

            三是地方政府在修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充分考慮到農業長遠發展帶來的設施農用地需求;

            四是鼓勵探索倉庫租賃或糧食銀行等模式,解決規模種糧主體的儲糧問題。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項目扶持力度

            多數農業基礎設施正外部性強,作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以改善。

            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是個老問題。在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經營情況下,農戶往往沒有積極性也沒有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提升的情況下,如果土地流轉關系穩定,新型經營主體有積極性去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但需要政府幫助解決投入問題。王成亮流轉的11個村的土地中只有3個村的3000畝地能澆上黃河水,其他1萬畝土地都不具備灌溉條件,如果全部進行水利設施建設,還需要投入2000多萬元。對于土地流轉合同期限很短的規模經營主體來說,一般沒有積極性改善農業基礎設施,這又直接影響他們的產出效率和經營效益。

            多數農業基礎設施外部性強,作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以改善。在松江區,政府近幾年在農業基礎設施上累計投入2億多元,在水利設施、機耕道、耕地整治等方面,大大改善了全區農業生產條件,家庭農場獲得了很好的發展環境,家庭農場只需競爭耕地經營權即可,不必為農業基礎設施擔心,甚至不必為建豬舍投入一分錢。齊河縣20畝高產創建示范基地在各級財政投入下,農業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田成方、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生產條件遠遠好于縣內其他地方。但武城縣作為貧困縣,無力加大投入,農業基礎設施比齊河縣相差不少。

            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國家需要在農業基礎設施項目上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在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項目安排上,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特別是在基本農田上實施灌溉排水、土壤改良、道路整治、機耕道、電力配套等工程建設,使其具備規模生產條件。

            二是在農民自愿基礎上,鼓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通過“定權不定地、定量不定位”的方式,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財產收益,既便于大規模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也便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還利于消除田埂增加土地產出率。

        加快新型經營主體的人才培養和引進

            職業前途和社會評價,對從業者非常重要。吸引年輕人、高素質人才投身農業,需要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根本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讓農業成為能賺錢、有地位、有前景、有尊嚴的職業。

            與傳統一般小農相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體現在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新裝備等方面的集成上。隨著經營規模擴大,新型主體普遍感到知識技術欠缺和人才儲備不足。種糧大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特別是從事高效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一方面強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也求賢若渴。在齊河和武城,食用菌生產是一大產業,但人才較為缺乏。豐裕食用菌有限公司高民介紹,目前食用菌產業缺乏實用型技術人才,農業院校的食用菌人才培養太少,現有許多從業人員是學微生物的。松江家庭農場主李春風雖然只種糧和養豬,而且參加過政府部門組織的小麥種植、生豬飼養、土壤施肥等多項培訓,并獲得好幾本證書,但他仍然感到自己在農業技術上還需要不斷提高,才能滿足農場經營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我國在新型農民培養以及農業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相比差距還很大。農業后繼乏人問題突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刻不容緩。為此,要重點抓好兩大方面:

            一是大力加強新型農民培養。

            從國家層面制定中長期新型農民培養規劃,針對返鄉農民工、農村能人以及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等,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組織多種形式農業技術培訓,培養大批農村適用專業人才。探索建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辦法、農業行業準入制度,不斷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二是加大外部人才引進力度。

            從政府補貼、社會保障、項目扶持、金融服務、土地流轉、職稱評定、上升通道、社會評價等方面創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創新精神、專業知識較強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獻身農業。職業前途和社會評價,對從業者非常重要。吸引年輕人、高素質人才投身農業,需要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根本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讓農業成為能賺錢、有地位、有前景、有尊嚴的職業。

            有效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

            新型經營主體需要政府扶持的事項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保障土地經營權以穩定生產基礎,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以強化生產能力。

            在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政府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調研中,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對政府扶持充滿期待,對政府作用積極評價。新型經營主體需要政府扶持的事項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保障土地經營權以穩定生產基礎,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以強化生產能力。具體地,政府作用要突出以下三點:

            一是創新農村土地制度,穩定農民土地預期,促進土地流轉關系保持穩定。

            這是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主體共同關心的問題。松江區探索將家庭農場土地承包期確定為至少三年,將種養結合和機農一體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期延長至5年以上,仍不能消除家庭農場主的顧慮,對經營者的長期投入有影響。山東有些種糧大戶的土地流轉合同短至一年一簽,流轉關系很不穩定,不利于種糧大戶穩定投入、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土地確權頒證,完善法律法規,對農民土地承包權實行物權化保護,徹底消除農民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擔心和顧慮,并輔以社會保障、非農就業、流轉收益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讓不愿意種地的農民長期穩定地轉出土地經營權。

            二是適當加強引導扶持,改善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環境,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質量和速度。

            新型經營主體在發展初期往往遇到多種困難,在信息獲取和發展規劃方面缺乏指導,在資金籌措、人才培養、物質裝備方面需要扶持。各級政府要對中小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的經營主體給予更多關懷和幫助。在農業用地規劃管制和用途管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政府要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有效彌補市場失靈。

            三是強化重點環節農業生產性服務,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事情,不斷增強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能力。

            發達的社會化分工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條件。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最大優勢在于抓好生產管理,其他重點環節的生產性服務可以由合作社、專業公司、公共服務機構等承擔,如技術推廣、農資配送、機械作業、統防統治、抗旱排澇、信息服務、產品銷售等。政府需要統籌謀劃、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強化支持,推動建立公益性機構和經營性機構相互配合、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作者單位: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