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id="rlops"><strong id="rlops"><xmp id="rlops"></xmp></strong></p>
    <p id="rlops"></p>
  • <tr id="rlops"></tr>

      1. 關鍵字:肥料  化肥
        減量增效 肥企在路上
        時間:2015-11-13 12:57:02   來源:中國化工報    作者:汪建沃閱讀數:

          今年以來,隨著化肥產品征收增值稅、對化肥產品出口進行關稅限制以及化肥淡儲新政策出臺等一系列利空政策的實施,使得化肥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預計,第四季度全行業生產經營會更加困難,行業整體虧損已成定局,我國化肥行業面臨新困境。

          與此同時,農業部推出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對企業提出了減量增效的要求。在新的政策環境下,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新思維、新舉措。所幸的是,當前肥企已經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技術、營銷的創新,迎接新趨勢、新要求。

          試點減量增效

          實施化肥減量,又要保證農作物豐收,必須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減量增效是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要確保減量增效出效果,就必須要積極探索。目前,國內生產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已開始進行積極實踐。

          據了解,2015年,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創新服務機制,探索科學施肥新模式,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在多地建立了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其中,在東北地區開展了玉米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根據新型經營主體對一體化綜合服務和農資低成本投入的需求,在黑龍江和吉林省,中化化肥建立了配方施肥服務聯盟,并聯合其他肥料生產銷售企業,協同當地技術推廣部門,共同推進配方肥入戶到田。計劃2015年試點配方肥整建制縣(市)不低于10個。

          在西北地區開展了蘋果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根據農戶對設施農業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需求,在陜西洛川縣蘋果種植區,依托種植大戶,聯合地方政府和果樹產業專家,建設科學施肥服務中心,制定果樹整個生育期的施肥套餐。同時,探索與以色列水肥滴灌設施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灌溉設備,在中國本土落地轉化。

          在華東地區開展了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根據農戶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的需求,探索水稻農機農藝結合的科學施肥高產栽培模式。在江西南城開展試點,依托種植大戶成立“南城水稻種植大戶聯盟”,從苗床整理、營養土配置、軟盤放置、稻種催芽、播種密度、覆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全面培訓和試驗示范。建設水稻“機插秧+科學施肥”樣板田,推廣水稻農機、農藝、農資結合的科學施肥栽培模式。

          在華北地區開展了蘋果和玉米化肥減量增效試點。依托中化化肥在華北區域近4000多家核心門店的網絡布局,逐步在黃淮海區域建設一批集成網絡與信息化技術的終端智能自動配肥站。在山東棲霞推廣蘋果營養診斷平衡施肥,在安徽蕭縣推廣玉米水肥一體化技術,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和終端智能自動配肥站針對差異化作物、差異化客戶和差異化地塊提供差異化配方產品,滿足區域內個性化施肥需求,以提高農戶科學施肥水平。

          在華南及西南地區開展了經濟作物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探索經濟作物增產、經濟、環保的科學施肥模式。在海南省成立“經濟作物新型經營主體種植聯盟”,建設“化肥零增長”示范基地,摸索主要經濟作物最佳施肥時間、施肥量和施肥組合,示范先進施肥技術和生產模式,帶動農戶使用新產品新技術,并進行跨區域推廣示范。

          此外,山東農業大學以“關于化肥減半增施有機肥維持最高的玉米產量”為課題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增施有機肥少用一半化肥仍維持高的玉米產量。如果秸稈中的養分通過動物過腹還田,糧食帶走的養分不能有效還田,可通過增施化肥解決。按照糧食與秸稈比例11計算,與現行的化肥施用量相比,僅施加一半的化肥即可保證糧食產量不下降,甚至改造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質,產量還可略有提高。

          多項技術助力

          目前,我國肥料施用量過高、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存在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施肥結構不平衡等問題。因此,要實施化肥減量增效,面臨著諸多挑戰。

          為此,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指出,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需從多方面下功夫。首先,肥料本身技術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用當前肥料的結構是很難實現零增長的;其次,施肥技術要改進,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再次,植物營養理論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關系。

          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有專家指出,實現化肥減量增效關鍵是把握好“精、調、改、替”,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施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具體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幾項工作:

          一是推廣精準施肥技術。這一技術是在歸納區域作物生產體系與種植制度特點及土壤養分供應特點等共性規律的基礎上,根據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相關技術原理,確定區域氮、磷、鉀及中微肥的適宜用量、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并以工藝與市場研發區域配方肥料為技術載體,配套相應的施肥技術和農化服務,實現區域高產、優質、資源高效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二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選擇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從而達到提高作物產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目的。

          三是推廣機械化深施肥技術。機械化深施肥技術主要是指使用農業機械在耕翻、播種和作物生長中期將化肥按農藝要求的種類、數量和化肥位置效應施于土壤表層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種肥(也稱種肥同播)、深施追肥。機械化深施可以減少化肥損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節省成本,增加效益。

          四是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施肥與灌溉結合在一起的農業新技術。它通過壓力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灌水器,將肥料溶液以較小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層中的灌水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養分按照作物生長需求,定量、定時直接供給作物。其特點是能夠精確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顯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產增效情況與傳統技術相比,蔬菜產量增加15%~22%節水30%~35%,節肥40%~45%;水果增產10%~15%節水40%,節肥30%。

          五是推廣農家肥與化肥混合施用。有機肥種類多、肥源廣、易于積制、成本低、施用簡單,是發展優質、高效、低耗農業的一項重要技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養分含量比較齊全,肥效持久而穩定。堅持化肥與農家肥混合施用,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肥力;使遲效與速效肥料優勢互補;減少化肥的揮發與流失,增強保肥性能,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此外,也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質,并對減輕環境污染有顯著效果。

          六是推廣使用秸稈腐熟劑完善秸稈還田技術。秸稈腐熟劑能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使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及磷、鉀等元素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并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強植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質,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每畝還田秸稈200千克,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鉀肥,即每畝少施2千克氯化鉀和5千克過磷酸鈣,每畝節省化肥投入15元。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認為,化肥不足或化肥過量都會降低產量。要提高產量,同時節肥增效,就必須把養分管理技術與高產栽培技術結合起來。因此,各地在實施總量控制、區域配肥、有機替代等減量施肥技術的基礎上,應與密植高產機械化栽培技術緊密結合,集成高產高效的綠色增產模式,開展大面積、整建制示范推廣應用,以提高作物單產,提升養分效率,實現減量增效。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涂先德指出,未來,肥料產品要實現創新發展,其主要目標包括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產品品質、減少環境污染。肥料企業將是未來推動肥料創新發展,實現零增長目標的主力軍。

          肥企身體力行

          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用量減少了,對傳統化肥生產企業提出了挑戰。為此,年初以來,傳統復合肥企業為了提高化肥的使用率,不斷加快創新步伐。

          金正大集團抓住化肥減量機遇,與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合作啟動“種肥同播”技術推廣行動,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省開展試驗示范,實現從推廣成熟的玉米種肥同播向棉花、小麥、水稻等大宗作物拓展,并在產品上從緩釋肥向硝基控釋肥、硝基雙效肥、作物套餐肥等品種升級,從源頭嚴把產品質量關,為種植業者提供全程立體化和綜合化服務。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盈利可以來自于高價,也可以來自于增量。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對金正大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應該讓更多的農戶意識到高效肥料與科學施肥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套餐肥活動建立起農戶對品牌的認可度和信賴度,這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礎。

          據了解,目前金正大共推出8種綜合性通用套餐,將來還會結合各地的反饋,根據農化專家研發結果,進一步細化套餐種類,為農戶提供立體化和綜合化的服務。

          山東魯西化肥集團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開發肥料新品種,打造中國現代肥料王國,為化肥零增長提供新技術與新產品支撐。該公司開發的緩釋肥、葉面肥、高品質水溶性復合肥、腐殖酸水溶肥等系列肥料,無一不是市場所需的功能性肥料。

          中化化肥公司也致力研發新品,助力化肥減量增效。公司研發生產的功能性肥料——中化螯合肥,是一種集有機無機復合肥、微肥于一體的肥料,富含中微量元素和腐植酸,可降低作物生長過程中某種營養元素間的拮抗作用,并避免營養元素與土壤中的酸堿離子反應沉淀失效;同時,充分刺激農作物或植物對大、中量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補充和改良土壤中的有機質與微量元素成分,滿足植物生長需求。以改土培肥、壯根促果、鎖住養分、高效吸收的良好功效,成為該公司的拳頭產品。

          大企業在行動,小企業也不甘落后,化肥減量增效已在全國風生水起。

          湖南新合作三維農資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腐植酸復混肥。該肥料以自然界腐植酸為原料,與微生物有機結合,在腐植酸原料中添加作物必須的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和硫、鋅、鎂等中微量元素,在一定的酸堿條件下,經200~300℃的高溫螯合造粒而成,其產品活性很高,既可通過穩定、緩釋、控制作用,延長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又可通過量的約束,調控釋放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從性狀上改善化肥質量。由于效果好、性價比高,受到種植業者的歡迎。

          武漢飛喜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甘霖表示,植物和人一樣,都需要平衡的營養,肥料中各種元素的配比非常重要,實現“大肥”加“小肥”,生產真正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新型復合肥,才是我們國家復合肥未來發展的方向。目前,飛喜樂公司掌握了以硼肥為主的各類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核心技術,并擁有4項發明專利,其中酸性高硼生產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屬世界首例。 (汪建沃)

         

        來源:中國化工報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22.8斤! 濰坊諸城驚現“地瓜王”重達
          濰坊諸城被譽為&ldquo;舜帝之都&rdquo;,是舜文化的發祥

        2017-11-16 09:26:4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
          2017年11月16日:國內尿素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今日國內尿

        2017-11-16 08:51:18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一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磷酸一

        2017-11-16 08:50:35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磷酸二銨價格市場行情日報,二銨企

        2017-11-16 08:49:43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氯化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氯化

        2017-11-16 08:48:51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
          2017年11月16日:國內硫酸鉀價格市場行情日報,國內硫酸

        2017-11-16 08:48:01

        99热久RE这里只有精品小草|国产精品zipaitoupai|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